在昨日閉幕的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兩岸就新能源、節能環保及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提出22項共同建議(以下簡稱“共同建議”)。專家表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作為大的機制下的協議已經簽署,共同建議的提出標志著兩岸經濟合作轉入前瞻性的議題階段,未來具體的落實政策可能還將陸續出臺。
根據共同建議,兩岸將推動新興產業的全面合作,促進兩岸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的對接,并加強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鏈優化整合。同時建立兩岸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節能車輛、先進電池、LED照明、光電產業等)交流合作平臺,鼓勵兩岸企業通過共同投資、研發、生產及開拓市場等形式,提升產業技術和制造能力,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產品核心競爭力。
“有了建議就有了方向。”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綜合研究室副主任金奕表示,單就論壇“加強新興產業合作,提升兩岸競爭力”的主題就可看出,未來以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將是兩岸經濟的合作重點。“從提出的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的具體政策建議,能看出兩岸將來會在加強高新科技產品的合作、減少歐美大企業知識產權牽制上下大力氣,以減少國外綠色壁壘日漸咄咄逼人的囂張態勢。”金奕特別強調。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認為,在建議的指導下,兩岸發揮各自最具優勢的特長,攜手整合產業鏈,在促進兩岸經濟發展以及應對國外綠色壁壘時就有了更多主動權。與會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表示,內地將在年內推出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兩岸未來可以通過國際通行的關稅措施以及最優惠稅收的待遇,促進新興產業市場的不斷擴大。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