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煤炭地質勘查(集團)地質勘查公司中標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研究院蘇尼特右旗干熱巖孔鉆探施工服務項目,孔深4500米,中標金額2050.27萬元。
該項目通過開展地熱地質鉆探、地球物理綜合測井、樣品試驗等工作,重點查明干熱巖形成的地質條件、覆蓋層的保溫隔熱條件、熱儲層的空間分布及熱物性參數等,為下一步干熱巖資源可行性研究及開發提供重要依據。該鉆孔填補了內蒙古自治區干熱巖地熱資源鉆探領域的空白,也是目前國內已知設計深度最大的干熱巖鉆孔。
初步估算,中國大陸3-10km干熱巖型地熱資源量折合856萬億噸標準煤。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副總地質師王貴玲表示,近50年來國際上的干熱巖開發經歷了萌芽期、過熱期、低潮期和復蘇期,未形成理想的商業化熱儲。王貴玲說:“我國干熱巖工程已實現0到1的突破,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到2030年,我國將有6-10個干熱巖試驗區,裝機容量約6-30MW。”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