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0日-21日,由中國節能協會和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碳交易市場發展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中國節能協會理事長姜培學;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王金南;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委會名譽主任杜祥琬;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主任潘家華;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亞洲開發銀行原首席、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呂學都;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陸冰清;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處長、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于潔;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佟慶;中國節能協會監事長、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房慶,中國節能協會秘書長、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宋忠奎、中國節能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張軍濤和相關領導等出席了會議。
開幕式
中國節能協會秘書長宋忠奎主持開幕式
論壇以“零碳動能·綠色雄心”為主題,通過政策解讀、專題演講、主題對話、項目路演等形式,介紹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研討我國碳達峰技術路徑、碳中和規劃以及碳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等,并分享節能減碳技術案例。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中國節能協會理事長姜培學
姜培學理事長在歡迎辭中指出:全球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這個時代的標簽,它不僅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同時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碳交易市場作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重要機制,對于實現低碳經濟發展、推動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借助論壇這個機會,讓人們更加關注我國節能減排與綠色發展工作,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特色的碳交易市場。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王金南
王金南院長通過視頻向參會代表致歡迎辭。王金南院長在致辭中指出:我國碳市場有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互為補充組成,共同構成我國完整的碳交易體系。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也即將重新啟動,對于推動碳市場的發展需要六方面的措施:一有序擴大全國碳交易行業覆蓋范圍;二確定全國碳市場中長期建設路線圖;三建立透明碳市場機制;四增加碳市場參與者;五加強碳市場監管;六推動多方合作。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
馬培華副主席強調,我們要堅定不移的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推動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落地,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開幕式名家論碳環節,由中國節能協會監事長、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房慶主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委會名譽主任杜祥琬
杜祥琬院士在《對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及路徑的思考》的主旨演講中指出,節能是第一能源。要強化經濟和產業循環發展,從資源依賴走向技術驅動。對于如何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問題,杜祥琬院士指出首先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第二要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三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同時強調科技創新才能支持實現“雙碳”目標,雙碳目標達成還需要重大關鍵技術突破。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
劉燕華主任重點介紹了關于能源安全的思考,對于我國能源安全的現狀,劉燕華指出,2022年中國煤炭消費增長油氣相對下降,清潔能源比例有所上升,推動雙碳目標必須要進行能源結構的調整。同時劉燕華主任指出氣候變化問題的本質,對于國家來說是轉型發展的空間,對于產業來說是未來潛力與產業份額,對于企業來說是機會和預期。我們要先立后破、居安思危,同時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為經濟建設、能源安全和新國際競爭實現自立自強。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
屠光紹委員在《促進市場有效互動,服務綠色低碳發展》的主旨演講中通過案例分析指出,要促進碳交易市場和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的融合與互動,構造碳交易市場定價到碳資產投融資管理到碳金融市場的完整鏈條。一是要實現碳排放權市場擴容機制,包括行業范圍擴容、產品工具擴容和投資人擴容,完善碳配額分配機制和碳排放權市場交易機制;二是要深化資本市場的功能,從融資到投資,進一步推進碳資產管理,并發揮資本市場跟碳資產有關兼并收購、資源配置的作用;三是要創造良好的生態,完善數據體系、信息披露和會計制度等基礎設施,發揮投資人作用,加強監管協同,促進兩個市場之間的有效互動。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
徐華清主任在《碳達峰碳中和與碳市場碳定價》主旨演講中,解讀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核心要義與碳市場碳定價在其中的定位及作用,介紹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最新進展,并指出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為主體完善碳定價機制。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
嚴剛副院長在《中國碳市場建設運行與展望》主旨演講中介紹了中國碳市場建設運行情況。嚴剛指出,下一步需要立足于碳市場成為低成本減排、有效工具核心技術目標的基礎上,在進一步擴大行業的覆蓋范圍、完善分配方法、推動和完善市場調控政策及進一步強化監管能力建設四個方面加強相關的工作。在未來碳市場擴圍的問題上,嚴剛指出下一步要加強行業邊界和范圍、配額分配、不同市場政策銜接和夯實全國碳市場監管能力建設這幾方面加強技術研究。
統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CEO李嘉
李嘉為參會者分享了統一石油在低碳發展和ESG方面的成功案例。李嘉指出,減碳是降成本并不是加成本,是增加價值。同時降碳可以提升公司的價值,也能提高客戶的信心,統一石油的成功案例在如何做降低減碳成本,增加減碳收益方面,為生產類企業打造了優秀的樣板案例。
中國節能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常務 副秘書長
論壇開幕式期間同期舉辦了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與北京銀行中關村科創中心合作簽約儀式;《碳排放權交易行業規范自律宣言》簽署發布儀式和《智碳優選平臺推介儀式》,同期召開“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現狀、發展及國際挑戰”和中國綠色投資與“電-證-碳”市場的銜接全體峰會及兩場高峰對話。
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與北京銀行中關村科創中心合作簽約
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秉承服務會員單位原則,落實會員單位在低碳發展中的融資需求,與北京銀行積極溝通,最終達成合作。雙方將開展全面戰略合作,專委會成員單位將納入北京銀行白名單管理,同時授予100億純信用額度資金池給予專委會成員單位,滿足成員單位的高速成長資金需求。
《碳排放權交易行業規范自律宣言》
碳排放權交易作為中國政府推動碳中和的強有力環境政策工具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促進企業減排、技術創新、社會責任感和國際合作及引導全球低碳經濟的發展等方面,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落實國家碳排放權交易政策的落地,同時作為行業協會規范行業規律,聯合了20余單位共同簽署和發布《碳排放權交易行業規范自律宣言》,推動碳排放權市場穩步規范發展。
智碳優選平臺上線發布儀式
智碳優選是一款專注于綠色建材領域的互聯網產品。旨在構建建筑建材行業減碳論證和追蹤體系,為企業提供可視化綠色低碳建材產品信息數據,降低了信息獲取成本,讓多方合作提高效率。
本次論壇積極響應生態環境部提出的大型活動碳中和倡議,助力碳中和目標,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根據生態環境部《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指南(試行)》的相關方法核算,本次論壇產生的碳排放為32噸二氧化碳當量,主辦方通過購買核證自愿減排量抵消,實現碳中和,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副主任于潔為本次論壇頒發碳中和證書,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挺代表主辦方接受證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主任 潘家華
潘家華學部委員、主任為開幕式做總結報告。潘家華指出從能源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意味著碳市場的空間合理和前景樂觀。潘家華主任對碳市場做出生動有趣的形容,他指出碳市場現在是色香味俱全,交易過程中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陳,有和風細雨時段也有狂風驟雨時光,各方需要砥礪前行,開拓一個新的階段。
國家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決策者、生態環境專家、經濟學家、布局和參與碳金融市場的投資機構中高層、碳市場相關的服務機構高管代表近六百人參加了此次大會。
本屆論壇由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承辦。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