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站在一眼望不到頭的光伏板前方,蘇喜明眼角眉梢都是笑容。在他身后,是一輛購買不久簇新的越野車。
“這一切都歸功于地方政府對煤炭沉陷區的改造。”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鎮巴日圖塔村村民,蘇喜明認為,“現在所獲得的一切就像在做夢。”
有著“中國煤炭大旗”之稱的伊金霍洛旗,20年前曾被認為“當地的每一寸土地都可能有煤炭。”
蘇喜明亦覺此言不虛。因為他的家鄉就是產煤區,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采煤區附近的民房無法安全居住,搬遷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這個時候,蘇喜明遇到了薛峰,一位煤炭沉陷區治理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薛峰是內蒙古圣圓能源集團新能源公司副總經理。2021年,當他和同事面對占地面積約4.2萬畝的煤炭沉陷區時,這里的環境用“惡劣”一詞形容毫不為過。
“一旦風沙彌漫起來,眼睛都睜不開。”薛峰回憶說。
“從小到大不敢穿干凈衣服,穿了也白穿。”“一年四季風沙不斷。”蘇喜明亦有同感。
這樣的局面隨著伊金霍洛旗天驕綠能50萬千瓦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光伏發電示范項目的開建,悄悄發生了變化。
首先是煤炭沉陷區的80多戶村民全部搬遷到伊金霍洛旗內,他們完成了從農民到市民的變遷。
此后不久,一塊塊在太陽光下閃閃發亮的光伏板陸續出現在煤炭沉陷區上。為了紀念這一幕,蘇喜明還帶著妻子、孩子來此拍照。
不久以后,蘇喜明獲得了在內蒙古圣圓能源集團打工的機會。“一天200多元,一月下來就6000多元,一年下來就8萬多元呢。”蘇喜明透露,“很多村民都感慨,雖然搬遷到旗里,一開始有點不適應,但通過打工有了收入,彌補了鄉愁。”
“伊金霍洛旗天驕綠能50萬千瓦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光伏發電示范項目,于2021年實現了并網發電,年發綠電約9億度,節約標煤34.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84.1萬噸。”薛峰表示,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累計發電22億多度,是鄂爾多斯市乃至全國的光伏“明星”。
薛峰認為,過去3年來,企業對煤炭沉陷區改造的最大價值在于,通過光伏板項目讓“地下不可再生的黑色資源”變為“地上可再生的綠色資源”,讓“采煤沉陷區”變為“秀麗風景區”,讓“廢棄礦山”變為“綠水青山”。
煤炭沉陷區上打造的光伏項目,也成為當地“鄉村振興”工作的一部分。
“板下種植,不僅綠了山頭,也為后期養殖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薛峰告訴記者,項目通過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板間養殖,實現采煤沉陷區土地的三重利用,讓農牧民喜添“陽光收入”,構建起“建一片光伏、留一片綠色、富一方群眾”的良性循環新格局。
當前,企業還采取“政府主導、企業實施、村集體入股、農牧民參與”的發展模式,鼓勵村民、村集體以入股等方式與光伏項目區建立利益聯結。
讓煤炭沉陷內發生巨變的不止伊金霍洛旗。
在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準格爾召鎮的煤炭復墾區內,當地政府在煤炭復墾土地中發展了風光農牧林一體化項目。這些項目涵蓋現代畜牧、特色養殖、智慧農業、風光電4個板塊,在提供綠能的基礎上,探索發展板下種養殖經濟,打造風光農牧林一體化樣板。
在內蒙古經濟學家蓋志毅看來,此舉的意義在于,當地政府統籌了水土保持、地質環境、土地復墾、植被恢復與礦井水利用、噸煤提取生態治理基金,保障了采煤沉陷區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