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節期間,全國各個省份2024年的經濟增速成績單放榜了。截止到1月27日,全國31個省份的GDP均已公布。2024年多個省份的GDP總量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2024年全國經濟增速5%。31個省份里面有22個省份跑贏了全國平均水平。
西藏的經濟增速之所以如此之快,得益于國家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的投入,2024年西藏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高達19.6%。
其余增速較快的省份有江蘇、湖北、內蒙古、安徽、甘肅5省,以5.8%的經濟增速位列增速第三位。
低于全國5%平均水平的省份有8個,分別是廣東省、云南省、廣西省、黑龍江省、吉林省、山西省、海南省、青海省。
其中山西省全國增速最低,2024年GDP增速僅為2.3%,用失速一詞形容毫不為過。不過這和山西省的經濟結構有很大關系。作為能源大省,煤炭行業的周期波動影響著山西的GDP增速。如2021年煤炭價格大漲,煤炭行業進入到旺盛周期,2021年山西省GDP增速9.1%,位列全國第三。2024年雙碳政策推進,加上新能源的逐漸普及,山西省的經濟發展出現乏力。
上海市經濟增速5%,與全國經濟增速持平。而且上海市以一市之力超越湖南省,榮登全國GDP第九的寶座。
經濟增速衡量的是2024年全年各個省份的經濟增量,而真正衡量全國各個省市實力的還得看各個的GDP總量。
從全國的GDP總量來看,全國31個省市可以分為6個梯隊,從這6個梯隊里面能夠看出全國經濟總量的差距。
位于第一梯隊的,是兩位強者省份廣東省和江蘇省,GDP在10萬億之上。
廣東省作為連續36年霸榜全國第一大省的廣東省,今年廣東省以14.16萬億的GDP總量再次領跑全國。
在廣東省的后面,緊隨其后的就是江蘇省。
江蘇省被戲稱為千年老二。這一次以13.7萬億的GDP總量再次穩居第二。雖然說江蘇省這次依然穩居第二,但是在GDP的增量上面,按照不變價格計算,江蘇省比上年增長5.8%,增量位居全國第一。
位于第二梯隊是東部另外兩個大省,山東省和浙江省。GDP在9-10萬億之間
山東省GDP9.86萬億,距離10萬億僅差1千多億,2025年山東省絕對是第三個躋身10萬億俱樂部的大省。
浙江省今年首次突破9萬億,以9.01萬億的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四,再次拉大了和第五名四川省的經濟總量差距。
位于第三梯隊的是四川省、河南省、湖北省、福建省、上海市、湖南省、安徽省,GDP總量在5-7萬億之間。
位于第四梯隊的是北京市、河北省、陜西省、江西省、遼寧省、重慶市和云南省。GDP總量在3-5萬億之間。
位于第五梯隊的是廣西省、內蒙古、山西省、貴州省、新疆、天津、黑龍江省、吉林省、甘肅省,GDP總量在1-3萬億之間。
位于第六梯隊的是海南省、寧夏、青海省和西藏,GDP在2千億-7千億之間。
看完全國6個梯隊的GDP總量,能夠感受到不同省份在經濟實力上的差距之大,東南沿海依然是扛鼎的王者,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大省。
2
我們透過2024年的GDP的增速和經濟總量,其實能夠看出來各個省份之間發生的一些變化。這些變化是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又通過日復一日的聚力體現在GDP的數據上。
這里面涉及到省份的經濟實力的PK,也涉及到各自發展的潛力,有不少的看點。
第一個看點,其實來自于廣東省和江蘇省的經濟實力大PK。
廣東省2024年毫無例外的仍然是全國GDP排名的第一名,但是3.5%的GDP增速并不突出。尤其是和第二名江蘇省放在一起PK時。
今年江蘇省的GDP13.7萬億,和廣東省只有4000多億的差距。2023年時,廣東省和江蘇省的GDP差距尚有7000多億,今年的差距明顯縮小。如果這種態勢持續,未來幾年很有可能江蘇省超越廣東省,成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
第二個看點,是兩個潛力強者,浙江省和安徽省。
浙江省和安徽省特別像兩個勤勤懇懇的學生,不停的在向上奮進,而在出成績的一剎那驚艷所有人。
今年浙江省GDP首次破9萬億,安徽省GDP首次破5萬億。這得益于兩個省份在新興科技和工業方面的奮進發力。浙江省就不說了,風頭正盛。杭州6小龍火遍全球。
攪動人工智能領域的Deepseek在浙江,宇樹科技、云深處科技這些代表人形機器人科技前沿的公司在浙江,還有游戲科學、強腦科技和群核科技,浙江省正在新科技的領域占據高地。
安徽省這幾年發展也是突飛猛進,尤其是在新興產業上。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光儲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2024年安徽省新增高科企業35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53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3家,總數均居全國第一方陣。
第三個看點,四川省和河南省的經濟實力PK。
四川省自2023年GDP總量超越河南之后,2024年再次超越河南省,鞏固了自己經濟第五強省的寶座。這和四川省這幾年的強省會戰略很有關系。換句話說,不是四川太強,而是成都太強。
從2017年開始,成都作為四川省的扛把子,在產業和人口上實現了新突破,不僅虹吸了整個大西南,甚至虹吸了整個大西部,近幾年成都飛速發展,城市首位度高達36.7%,一個成都的GDP占了整個四川省的三分之一,成都的強大和發展,成功的避免了西部的人才流失。而鄭州的城市首位度僅僅24%,河南還需進一步做大做強鄭州,讓其成為人才和產業的沉淀池和聚集庫。
這三個看點,是今年GDP數據里最具有故事的三點,也是經濟產業格局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節點,而各個省份的經濟也會沿著這個節點繼續前進。
3
2024年已經過去了,2025年已經到來。舊有的成績只代表過去,并不能代表2025年,2026年和以后的未來。
在1月份,各個省份已經開始著手訂立2025年的經濟目標。
高層在去年12月份的經濟工作會議里提出,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
經濟大省中,廣東省今年增長目標定為5%,江蘇和山東瞄準了5%以上,浙江和湖南都設定為5.5%左右,北京預計5.5%左右。
2025年的經濟主要聚焦兩個方向。一個是提振消費。一個是新質生產力。
提振消費是2025年的頭號任務和目標,多個省份和城市已經提出了提振消費的措施。比如北京要開展消費的專項行動,面向民間資本推介不低于2000億的重大項目,比如福建要支持鼓勵網絡消費,引進50個10億以上的項目。
另一個新質生產力也是發力重點,尤其是在這輪人工智能的升級中,各地都提出了自己的發展路線。
比如浙江省將會在人形機器人、量子信息、類腦智能、合成生物等方面發力,陜西省要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計劃,發力航空、集成電路和先進機構材料。
2025年又是奮進的一年。尤其是在當下第四輪科技革命潮剛剛開始的階段,各個省份的產業和發展戰略,將會決定未來的實力和排位。
那2025年到底財爸會發多少紅包,這個咱們得等到今年3月的兩會才確定。在此之前,也會陸陸續續有各項的政策和措施相繼出來。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對政策進行解讀。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