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了31省份2025年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中新經緯梳理發現,1月,27省份CPI同比上漲。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27省份CPI同比上漲
寧夏“11連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1月,全國CPI環比上漲0.7%,同比上漲0.5%,同比連續12個月上漲。
中新經緯梳理發現,2025年1月31省份CPI同比上漲省份在連續五個月減少后大幅增加。其中27省份同比上漲,4省份同比下降,上月“漲平跌”省份分別為13個、8個和10個。
具體來看,福建、上海、浙江、四川、陜西、天津、安徽、貴州等8省份漲幅超過全國水平;山西、湖北、湖南、廣東、重慶漲幅與全國水平持平;江西、廣西、云南、青海、新疆、北京、遼寧、江蘇、河南、山東、海南、甘肅、黑龍江、西藏、河北、吉林、內蒙古、寧夏等18省份漲幅不及全國水平,其中寧夏連續第11個月同比下降。
另外,從增減幅來看,2025年1月,僅有西藏同比數據較2024年12月減少;上海、廣東同比數據增幅最大為0.8個百分點。
財通宏觀陳興團隊分析稱,服務和食品價格漲幅合計占CPI環比的八到九成。服務方面,受春節影響,一方面,出行和文娛消費需求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務工人員返鄉,服務業用工價格也有所上漲。食品方面,春節因素疊加氣溫下降,鮮菜、鮮果和水產品價格大幅上行。
未來CPI怎么走?
展望下階段物價走勢,機構普遍預計2月CPI同比或下行,后期溫和回升。
陳興團隊表示,從高頻數據來看,隨著春節結束,食品價格環比預期有所下降,同時原油價格也已經有所下行。考慮到還有春節錯月的影響,預計2月CPI環比和同比均將下行。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等表示,核心CPI實現連續第4個月回升,預計核心CPI在2月可能短暫受到春節錯位效應的擾動而面臨階段性下行壓力,3月之后核心CPI有望迎來持續修復。
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高瑞東表示,伴隨節后服務需求回落和春節錯月效應的影響,預計2月CPI同比漲幅或將邊際放緩,一季度呈現溫和波動。隨著后續政策在消費端加碼,加大對居民部門轉移支付力度,有望推動消費需求繼續擴大,對核心CPI持續改善形成支撐。
北大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報告稱,受“穩增長、促消費”政策影響,疊加2024年低基數效應,或推動2025年CPI增速上行,但外部趨緊的國際環境依然沒有改變,居民有效需求不足問題掣肘等,使得未來居民消費價格難以快速大幅上漲,2025年CPI增速或小幅上漲,但仍處于歷史相對低位。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