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于紐約的彭博新能源金融(BNEF)公司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稱,雖然在低碳經濟大潮中,多國政府都承諾在支持清潔能源發展方面加大投入,但統計數據顯示,化石能源獲得的補貼仍遠高于可再生能源。
BNEF首席執行官邁克爾·列博瑞奇(Michael Liebreich)表示,一直以來,清潔能源行業的資金比較匱乏,原因之一是眾多投資者擔心可再生能源企業只能靠政府的直接支持才能維持運轉。而在許多情況下,清潔能源的競爭力都來自于其自身的優勢,如條件良好的風電場、廉價的生物燃料原料等。分析顯示,全球各國給予化石燃料的直接補貼是可再生能源補貼的10倍左右。而且,這些還沒有考慮生產和使用化石燃料所帶來的環境、安全和公共健康成本。
BNEF經初步統計得出的結果顯示,世界各國政府在2009年為可再生能源及生物燃料技術、項目和公司提供了430億~460億美元的補貼,其中包括上網電價、可再生能源稅收優惠減免、現金補助以及其他直接補貼。這些補貼不包括政府對上游原料行業的支持,如美國為滿足不斷增長的生物乙醇原料需求給予農場主的補貼,也不包括碳交易所產生的價值。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際能源署(IEA)6月公布,2008年全球對化石燃料的補貼高達5570億美元。
BNEF的研究顯示,美國對清潔能源的補貼力度領先全球,2009年對清潔能源的直接補貼約為182億美元,其中40%左右用于支持美國生物燃料行業發展。在這方面,美國的聯邦經濟刺激計劃起到了關鍵作用,僅為清潔能源項目就提供了38億美元的支持。另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中國對風力發電提供了約20億美元的直接補貼,新增風力發電能力14GW。此外,歐洲各國2009年通過上網電價對購買新能源電力進行的補貼大約為195億美元。德國政府2009年提供了全球最大的一筆清潔能源項目補貼,即為上網電價政策投入約96億美元資金。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