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塔什庫爾干縣地處偏遠的帕米爾高原,具有“一縣鄰三國,兩口通兩亞,兩路連東西”的獨特區位優勢,能源資源粉豐富,擁有可利用地表水資源,光能資源良好,塔縣紅其拉甫口岸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重要門戶口岸。
國網喀什供電公司以紅其拉甫口岸為抓手,積極開展電網低碳轉型探索,與華北電力大學聯合,依托曉數綠景(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專業支持,首創“綠電全壽命周期電碳核算模型”,深度融合物聯網、區塊鏈及數據技術,實現電力系統碳排放的實時監測與精準溯源,將“紅其拉甫口岸”打造成,集“風光旅游”“綠色低碳”“智能清潔”于一體的經濟貿易核心區。
該成果采用“LCA”法(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結合數據智能清洗及校驗技術,為出口貨品原材料獲取、生產制造、運輸、使用、廢棄回收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碳排放信息提供可信存證,輔助出口貨品完成合規綠色認證申報,通過實時測算縣域分區域、分時段電力碳排放因子,準確地測算不同時空的碳排放構成情況,完成了碳排放多源數據融合與交叉驗證,實現碳排放因子精準校核。
國網喀什供電公司通過整合塔縣縣域內光伏站、水電站、 儲能、微電網、清潔供暖等分布式能源資源和可調負荷,預測削峰填谷出力情況,構建虛擬電廠,開展分鐘到秒級的快速功率調節,實現源網荷儲的協同優化,保障供需平衡,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全量消納。
據悉,國網喀什供電公司積極推進的《“紅其拉甫口岸的降碳密碼”--以綠電全壽命周期為核心的電碳核算技術方法創新深化應用”》創新成果獲得2025年第八屆數字中國創新大賽碳排放監測分析典型應用場景實踐賽道一等獎。
該成果構建起"能碳監測-智能調度-跨境互認"的數字化閉環體系,將傳統碳核算誤差率從15%降低至3%以內。同時,創新引入“度電碳足跡”指標,量化每千瓦時清潔能源的減排貢獻,為跨境貿易碳關稅協商提供數據支撐。對低碳減排發展、促進綠色貿易轉型、加快電網清潔轉型具有全國推廣價值,為一帶一路中巴經濟走廊低碳轉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國特色喀什方案。
下一步,國網喀什供電公司將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在生產、流通、使用全產業鏈中的應用優勢,依托能源大數據平臺、能碳全景平臺,促進綠色貿易轉型、加快電網清潔轉型,提供一帶一路中巴經濟走廊上綠色可持續發展的中國特色喀什方案,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貢獻喀電力量。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