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人士透露,8月下旬國資委將牽頭旗下車企組建新能源汽車央企大聯盟。據悉,國資委認為現階段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還處在一個初步發展期,相關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實力都還不是很強,整合旗下車企在該領域內的資源,可能會產生集中力量取得重點突破的效果。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指出,任何行業內企業成立聯盟的初衷都是整合業內相關資源,集中力量在某個業務領域取得突破,國資委把即將成立的新能源汽車央企大聯盟的功能也定位于此實屬自然。實際上在這之前國內許多省市也都將區域內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的企業整合在一起,成立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從本質上說新能源汽車央企大聯盟就是地方新能源汽車聯盟的一種翻版。
李勝茂認為,未來新能源汽車央企大聯盟要想發揮較大的作用,實現順暢的運轉,必須處理好一些問題。首先,國資委下轄企業中與新能源汽車業務有關的企業以整車生產企業居多,所以可以預見此次國資委整合的資源將集中在新能源汽車整車集成領域,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最為關鍵的核心零部件研發與生產環節沒有被納入其中,所以新成立的新能源汽車央企大聯盟可能只會產生1+1=2的效果。
另外,國資委旗下分布于國內各省市的整車生產企業往往是先前成立的地方新能源汽車聯盟的牽頭單位,新能源汽車央企大聯盟成立后,如何協調好地方新能源汽車聯盟與央企新能源汽車聯盟之間的關系,是一件考驗相關方面智慧的事情。中投顧問最近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國內幾大汽車企業實際上都已經成為了各省市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主要依托,在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地方保護主義盛行之際,央企新能源汽車大聯盟的成立將不可避免地模糊和弱化各地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關系,這是一些地方政府所不愿看到的。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宇恒也認為,國資委在新能源汽車央企大聯盟成立時間的選擇上也頗為耐人尋味。近期由工信部牽頭起草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11年至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草案內容已經曝光,《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國內要培育形成1-2家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超過100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而在與比亞迪、奇瑞等非國資委旗下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的競爭中,國內傳統的幾大汽車企業并不占多大優勢,所以國資委希望新能源汽車央企大聯盟的成立能夠助推央企拉開與國內其他新能源汽車企業間的距離,以便未來獲得國家的重點扶持。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