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動電動汽車產業化,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業自身的發展,更需要作為政府和企業之間紐帶的行業協會發揮作用。行業協會要了解企業的需求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向政府反映,并及時向企業傳達政府的方針政策。也只有三方面的充分合作,才能讓電動汽車行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繼《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草案出爐后,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草案也浮出了水面。有業內專家表示,規劃的出臺將開啟電動汽車產業化之路。
9月4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2010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透露,為了繼續支撐和引領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目前已經制定了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草案。
根據規劃的總體思路和總體目標,十二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會展開7個方面工作。包括堅持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和進入產業化研發的模式,加大充電設施等基礎設施的科技創新力度,加快技術標準的研究,完善標準體系,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加強人才培養等。
“科技部牽頭制訂的這個‘十二五’專項規劃,和前一段時間工信部牽頭制定的《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有很多類似之處,也有一定的可比性。但‘十二五’這個規劃更加注重技術的產業化。”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萬鋼在會上也強調,未來的5年將是電動汽車從科研向產業化過渡的關鍵時刻,也是我國是否能夠抓住機遇,將電動汽車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的關鍵時期。
事實上,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已成為世界各主要汽車生產國競相追逐的熱點,甚至上升成為了國家戰略。各國馬不停蹄地部署方案,投入大量的資金,制定并實施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以便能在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占得一席之地。
在李勝茂看來,“十二五”專項規劃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制定的。該規劃是站在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與國外競爭的高度上來制定的。未來5年將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能不能實現世界第一的重要時期。
渤海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馮沖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事實上,對于科研轉向產業化這個過渡,政府早有準備,一些前期政策也已經開始實施。例如,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行業標準的制定,各地充電設施的建設等。“政府通過出臺一些政策來引導企業去做這個產品,引導消費者去買這個產品。”他說。
國家政策支持固然重要,但市場的主體是企業,能否順利過渡,歸根結底還是要看企業是否“爭氣”。“要推動電動汽車產業化,企業要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把企業本身的綜合實力提上去。與此同時,企業間還要積極合作,盡量以競合的心態參與市場競爭。例如,加入一些產業聯盟,共同突破動力電池的安全性、一致性、耐久性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加快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腳步,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李勝茂建議說。
李勝茂還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難點在于關鍵技術突破,一旦取得突破,電動汽車的成本可能會下降,性能也可能會更好。消費者也會隨之增強對電動汽車的信心,產業化就會更為順利的推進。
“在政府和企業之間充當紐帶作用的行業協會則要了解企業的需求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向政府反映,并及時向企業傳達政府的方針政策。也只有三方面的充分合作,才能讓電動汽車行業更好更快地發展。”李勝茂最后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