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歲末筆者曾撰文《2009,中國光伏這一年》,借以小結中國光伏產業慘淡至極的2009年。如今時間已經悄然來到2010年年底,《2010,中國光伏又一年》這樣的題目肯定會第一時間躍然紙上,目的自然也一樣。并不需要長篇大論,只想用簡單粗獷的線條來勾勒中國光伏產業2010年的大致運行軌跡。
或許因為是在至高點的突遇寒冬,中國光伏產業意欲重回正軌的愿望稱得上強烈,因此,危機漸退之后的2010年理所當然地被寄予了太多的期望。
外需市場的強勢回升,是2010年伊始中國光伏產業聽到的首個利好消息。得益于全球宏觀經濟的復蘇,各國特別是歐洲地區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貸款以及融資等重新放寬;以及由于政策的搖擺不定帶來的德國光伏市場的搶裝行情和美國等新興市場的快速擴容,2010年初全球光伏領域投資重回正軌、需求上升,進而帶動產業景氣度的不斷高升。
2010年上半年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約7GW,不僅遠遠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前水平,更與去年全年總量幾乎持平便是最重要的表現。而占據全球市場份額四成以上的中國光伏企業更是一掃2009年同期的陰霾,訂單應接不暇、業績續創新高、產能擴張提速成為彼時的主基調。以企業業績為例:無錫尚德2010年一季度總收入同比增長86.3%,達到5.88億美元;英利綠色能源總凈營收為3.59億美元;天合光能銷售收入同比增幅為155%;晶澳太陽能營收更是去年同期的8.2倍。而無錫尚德和天合光能的一季度出貨量,分別較2009年同期增長了182%和155%。
不過,彼時的中國光伏產業也并非完全沒有阻力。隨著希臘主權債務危機遲遲不見好轉,歐元貶值加速。從2009年圣誕到2010年6月底,歐元兌人民幣匯率從“10字頭”跌進“8字頭”, 半年時間,歐元對人民幣貶值超過16%。中國光伏行業80%以上的市場在歐洲,這個行業成為歐元貶值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對光伏企業的沖擊也不言而喻。同樣以企業業績為例,2010年第二季度無錫尚德總營收首次突破6億美元,達到6.251億美元,同比增長94.8%;但從凈利潤來看則為虧損1.749億美元,匯兌損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除了歐元大幅貶值的沖擊之外,此時多晶硅的對外依存度依然居高不下,則繼續困擾著中國光伏產業。雖然龍頭企業保利協鑫2010年上半年多晶硅產量達到7032公噸,同比增長209.2%,但仍然改變不了產業的整體狀況。2010年上半年中國多晶硅進口總量為1.933萬噸。分月來看,1-6月進口量依次為:3158噸、2647噸、3239噸、3280噸、3222噸、3784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一直處于高位狀態。
進入2010年下半年之后,德國率先確定新的光伏發電入網補貼修訂案,需求微降的影響或只是其次,由此帶來的歐洲市場增速明顯放緩的預期,則將成為中國光伏產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最大困擾。
談不上是先見之明,6月底中國發改委發布“光伏并網發電特許權項目招標”公告,計劃在陜西、青海、甘肅、內蒙古、寧夏和新疆進行13個項目共計280MW的光伏并網發電特許權項目招標的消息,應該更準確的定義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國內光伏市場逐步開啟的趨勢。但隨后出爐的“13個項目中標價均低于1元/度,且全部項目均為央企中標”的結果,則再次引發了全社會對國內光伏市場開啟方式的大討論。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2010年9月9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交一份長達5800頁的申請書,稱中國政府給予新能源企業高額補貼以提高其產品的價格優勢,影響美國就業;一個多月后的10月15日,美國聯邦政府宣布接受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的請求,著手調查中國的新能源產品補貼政策。奧巴馬政府任期內收到的第一宗“301申請”浮出水面的同時,中國光伏產業也再次成為眾矢之的。
“301調查”應該不會在短期內下定論,雖然中方也在據理力爭,但“最給力”的辦法依然是大規模啟動國內市場。9月27日財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文件,對金太陽示范工程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的有關政策進行大幅調整,以及隨后取消總計54兆瓦的2009年金太陽工程項目的補助資格,算是對“金太陽示范工程”這一獨立政策實施一年多以來的一次小結。
而后的12月2日財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四部門在北京召開會議,公布最新的金太陽示范工程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的支持措施,并表態力爭2012年后國內的光伏運用規模不低于1000兆瓦(百萬瓦),中央財政對關鍵設備中標給予50%價格補貼,則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光伏補貼政策逐步走向規范化、體系化的一大標志。
這些都可以看作是2010年歲末政策對于中國光伏產業的“眷顧”。其實,2010年歲末除了國內市場開啟方面的政策利好頻傳之外,多晶硅領域的“解禁”傾向也使得業界對2011年的中國光伏產業有了更多的期待。
2010年即將成為過去,在這個重要的節點,并不算年輕的中國光伏產業存在的問題依然諸多。這固然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們似乎更應該看到這個被寄予厚望的產業在過去一年中所取得的進步。正所謂征途雖然漫漫,但只要“在路上”,驚喜或許就會接踵而至。
(作者系OFweek太陽能光伏網分析師siro)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