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的建設需要清潔能源的加入,以達到優化能源結構的目的。在核電、風電、光伏發電這三種主要類型的新能源中,太陽能作為一種廣泛存在、獲得方式穩定可靠,且基本無污染的能量源,在未來的智能電網電力獲取方式中將占據非常大的比重。有關資料顯示,預計到2020年,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接入設備總需求將超過1000億元,其中,由于風電已過了高速成長期,因此光伏逆變器的市場增幅更為迅速,其年平均增長率約為50%,市場需求量最高可達605億元。
清潔、可再生能源并網必須要對原來的電網進行徹底的重新設計并轉化成智能接入電網,而新能源的智能接入也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目前大規模的風電和光伏都處于窩電狀態,不解決智能接入的問題,智能電網在某種意義上說只是實現了部分功能,因此該領域的未來發展值得關注和期待,也是一些廠商正在主力攻克的難關。作為青海格爾木等大型電站項目逆變器的重要供應商之一,山億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MW級光伏并網逆變器除了支持有功、無功控制之外,還具備低壓并網情況下的反孤島能力和中高壓并網情況下的低電壓穿越能力,可接受電網遠程智能調度,并通過了包括德國在內的18個國家的嚴格入網認證。該公司產品經理陳曉高博士認為:“智能電網建設使得多種發電方式可以有機地形成一個整體,互相彌補各自的不足,以獲得最優的電網電力供應方式。”
但就目前光伏行業的建設情況來看,在整體規劃上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在中國,目前大規模進行光伏發電的區域基本上都位于西部高海拔、長日照的地區,而產生的電力在當地無法就地消化,需要遠距離運輸,這就要依托高電壓的輸電網,電力傳輸是一個比較大的經濟建設問題。
另外,如果在電力需求比較旺盛的沿海地區興建太陽能發電項目,則可能會因為豐富的雨水及污染較大的環境,給日光的直射造成影響,而無法獲得較好的發電效率,投入產出比則有待考量。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帶有新型功能的太陽能逆變器產品也在不斷的演進之中。陳曉高表示:“逆變器的開發要依托市場的需求,在智能電網的建設過程中,新型的逆變器種類會孕育而生,如為了避開用電高峰,且更有效地利用用電低谷,能夠在白天發電、晚上儲能的智能儲能型雙向逆變器就是一種非常好的產品類型,這也將推動對儲能型產品的開發。”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