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工信部和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組織起草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由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意見》的發布對于中國內燃機行業,對于中國汽車及相關行業,甚至是對于建設美麗中國具有怎樣的意義?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會長譚旭光。
“生態環境關系人民福祉,關乎子孫后代和民族未來。”譚旭光講道,十八大和全國兩會都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國已成為世界內燃機制造大國和消費大國,內燃機是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中最關鍵的動力裝備。”譚旭光說,“內燃機既是我國石油消耗的最大主體,也是我國污染物總量最主要的制造者,是實施節能減排最具挖掘空間的行業。《意見》的出臺,正是抓住了節能減排的“牛鼻子”,對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政府對于內燃機工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內燃機工業技術水平和節能減排工作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總體來看,我國內燃機產品在節能減排、核心技術、標準體系等各個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權威專家分析,我國內燃機的綜合能效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10%~20%,排放水平相差兩個等級。
譚旭光認為,《意見》不僅明確了我國內燃機的改進和發展目標,還提出了要推出相關的經濟激勵政策,這必將加快我國內燃機節能減排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和產業化,推進內燃機替代能源多元化應用,推動再制造產業發展等,對內燃機行業和企業來說都是重大利好。貫徹落實好《意見》,將極大地提高我國內燃機產品的節能減排水平和內燃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對于在貫徹執行《意見》工作中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加以指導協調的問題,譚旭光也提出他的兩點建議:一是建議政府相關部門盡快建立完善內燃機產品節能減排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快提高先進的低能耗、低排放內燃機產品結構比例和占社會保有量中的比例;二是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加大對企業節能減排技術研發的投入和激勵力度,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突破內燃機關鍵核心技術,提升內燃機企業國際競爭力。
“建議出臺實施減免配裝低能耗、低排放產品車輛購置稅的財政直補政策,對高能耗、高排放產品采用政策性手段強制淘汰,積極推廣節能減排內燃機和應用替代燃料內燃機。”譚旭光補充說,“建議國家科技主管部門將節能減排內燃機和應用替代燃料內燃機的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研究納入國家科技發展計劃,按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給予重視和重點支持。”
譚旭光最后表示,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肩負著推動中國內燃機工業發展的歷史使命,承擔著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社會責任,協會一定要承擔起《意見》貫徹落實中的責任,發揮應有的作用。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