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內普遍將電力同燃氣分開,且業務細分愈加精細時,華潤系意外出現整合大動作,6日,華潤電力及華潤燃氣發布公告稱,兩者正就合并組建一家逾200億美元總市值的統一能源集團進行談判。
行業分析師表示,華潤兩子公司整合或表明集團發展重心由火電轉移至氣電,但合并后短期協同效應有限,中長期競爭力將明顯提升,有助其抗衡“兩桶油”燃氣公司等城市燃氣巨頭。
華潤電力或將合并華潤燃氣
5月6日,在香港上市的華潤電力及華潤燃氣雙雙于開市前停牌,發布聯合通告稱,兩者將在華潤集團旗下籌建一個統一的能源集團,并繼續于港交所掛牌上市。
據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華潤電力目前市值1,212億港元(156億美元),華潤燃氣市值486 億港元,兩公司成功合并后,新能源集團市值將約1700億港元,不僅將成為華潤系內最大的上市公司,規模更將超越中石油集團旗下的昆侖能源。
卓創資訊分析師李祾譞分析稱,華潤電力將會成為合并后的能源集團上市平臺,而華潤燃氣將會退市,兩者可能采取換股方式進行合并。如以上周五的股價計算,華潤電力需要額外發行40%新股來進行收購。
資料顯示,華潤燃氣在94年上市以來,名稱及核心業務已經幾度大變,2008年方剝離壓縮機、半導體業務,正式介入管道燃氣行業,并易名為華潤燃氣。目前華潤燃氣已在全國151個城市擁有燃氣項目,燃氣年總銷量為93億立方米,居民用戶達1403萬戶,成為我國5大城市燃氣巨頭之一。
華潤電力是華潤集團旗下的旗艦發電企業,業務涵蓋火電、風電、水電、煤炭及分布式能源項目,截至2012年底其管理和擁有70家電廠,運營權益裝機容量達2527.1萬千瓦。
短期難實現協同效應
華潤電力、華潤燃氣兩家同系企業雖然可在行業上相互補充,形成協同效應,但短期內或難以實現。
花旗銀行稱,華潤電力目前是現金流充裕,但缺乏拓展機會;相反華潤燃氣近年來積極透過收購母公司資產擴充業務,故兩者合并可令資金靈活使用,同時帶來協同效應,助力華潤電力拓展燃氣發電業務。
李祾譞對中新網能源頻道表示,中國近年積極推動清潔能源發展,并不斷提高火電項目的環保標準,故此華潤集團正逐步將發展重心由火電轉移至氣電,旗下上市資產合并也順理成章。
據悉,截至12年末,華潤電力在中國擁有并運營北京熱電1座燃氣熱電聯產電廠,而且并無在建任何燃氣機組,但華潤燃氣在北京并無管道資產,因此并未向北京熱電供應天然氣。
對此,李祾譞分析稱,即使兩家公司成功合并,在1-2年內也并不能帶來直接的協同效應。但兩者的合并將有利于華潤電力于未來中長期發展新建燃氣電廠項目或對現存的燃氣電廠進行投資,并且合并后新氣電項目的成本控制力以及氣源穩定性都將顯著高于競爭對手。
城市燃氣市場爭奪白熱化
近年來,城市管道燃氣呈現量價雙升趨勢,多方資本爭奪也日趨白熱化,并逐漸形成了中國燃氣、新奧燃氣、華潤燃氣、港華燃氣、昆侖燃氣5大行業巨頭。
2008年后,中石油正式成立昆侖燃氣子公司,對旗下煉廠及油田單位的液化氣資源進行整合,短短幾年即成為國內最大的液化氣經營商,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在去年拿到路條后,更奠定了天然氣管道霸主地位。
中石油的迅速發力,給予其他公司巨大壓力,5大巨頭“合縱連橫”暗戰也由此進入新階段。
去年末,中石化與新奧能源對中國燃氣發起的要約收購擱淺后,雖然新奧沖冠失敗,但中石化意外與中燃聯姻,成功向大型城市管道燃氣項目拓展。
業界料稱華潤燃氣的系內合并或將有助其抗衡兩桶油燃氣公司等的競爭,李祾譞說,華潤電力目前擁有正現金流,而華潤燃氣現金流為負,本次合并有助於通過電力業務為燃氣業務融資。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