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前往山西省實驗中學新校區參觀的客人絡繹不絕。該校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是國家可再生能源應用示范項目。與傳統燃煤供熱的方式不同,該項目利用地下水源重復利用技術,并以電能為輔助能源,可滿足冬季供暖的需要。今年我市共有186萬平方米建筑采用這種可再生能源供熱的方式。作為一
種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在我市新建建筑中的應用比例逐年增加,從4年前的不足1%發展至今年的16%,實際應用面積累計達到550萬平方米。
太原城鎮既有建筑總面積7566萬平方米,供熱主要是靠燃煤來實現。我市每年新增供熱面積500多萬平方米,供熱、用熱矛盾逐年加劇。這種單一的供熱方式和供熱投資模式,制約了我市建設宜居城市和綠色城市的步伐。
可再生能源在我市建筑中的應用經過了一條從無到有再到規模化應用的跨越式發展道路,初步形成了污水源、淺層水源、土壤源、深層高溫地下水源“四輪驅動”的地源熱泵應用技術及太陽能光電、光熱與建筑一體化的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格局。2007年“國瑞苑”污水源熱泵項目獲得“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稱號,實現山西省零的突破。今年,中國煤炭博物館80千瓦建筑與太陽能光電一體化應用項目是我省惟一獲得“國家第一批建筑與太陽能光電一體化示范”的項目。目前,全市獲“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的比例占全省50%以上。
今年以來,根據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三城聯動”戰略,我市先后編制完成了《太原市可再生能源資源評估報告》《太原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十二五”發展規劃》《太原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筑應用補助資金及減免配套費、垃圾處置費、污水排放費等優惠政策。此外,市委、市政府聯席會議也明確提出:建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獎勵補助資金,落實2009年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專項資金5000萬元,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資金1億元。在摸清資源底數、制定規劃目標、建立健全法規、配套落實資金的同時,我市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推進建筑用能主體多元化、運營多模式、能源多結構的供熱機制,實行投融資及風險擔保模式,鼓勵合同能源管理,探索對第三方終端消費者的風險擔保機制,強力全面推進可再生能源應用。
據了解,2013年我市可再生能源供熱將達到2000萬平方米,超過目前集中供熱面積的三分之一,這將從根本上解決我市供熱能力滯后、供熱不安全等問題。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