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李俊峰介紹,中國和美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力市場,發展清潔能源潛力巨大。奧巴馬總統訪華是一次良好的契機,雙方應當加強互信合作,消除諸多技術轉讓壁壘,實現真正的互利共贏。
東方網11月17日消息: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后的首次訪華受到外界廣泛關注,中美高官在其訪問期間就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清潔能源展開的交流也讓人們有理由相信,中美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將為兩國加強合作帶來機遇。
在16日舉行的中美清潔能源圓桌會議上,中國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表示,中美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在能源發展上面臨共同的挑戰,加強兩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是解決目前能源問題的突破口。
陪同奧巴馬訪華的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更是明確指出雙方在該領域合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他表示,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生產和應用是美中關系歷史中最有利的合作領域;雙方應攜手合作,使其成為推動21世紀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歷經金融危機的洗禮,中美兩國都在全面審視和評價自身發展模式并且謀求新的經濟增長點,而清潔能源恰好為兩國提供了合作的交匯點。雙方在新能源領域合作的共同利益和巨大潛力已經成為兩國政府和企業層面的共識。
在大洋彼岸,奧巴馬年初上臺之后大力提倡的發展清潔能源可謂是其“能源新政”的核心組成部分。通過在未來10年內投入1500億美元用于發展清潔能源技術,不但可有效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而且有望創造500萬個綠色就業機會。
這一點與中國政府的規劃不謀而合。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高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與此同時,新能源被視為實現節能減排,擴內需、保增長的必要途徑。
中國國家領導人曾在多個場合強調,新能源產業孕育著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當前要把發展新能源作為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舉措,推進能源乃至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
根據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9月22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的講話,中國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
“對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賴和減少溫室氣體減排的巨大壓力是中美兩國遇到的共同問題,任何一方不可能單獨解決。雙方在清潔能源領域的高度互補性和優勢為兩國加強合作提供了機遇。”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對記者說。
據李俊峰介紹,中國和美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力市場,發展清潔能源潛力巨大。美國發電總裝機容量超過10億千瓦,而中國有約8億千瓦。另外,兩國每年新增的總裝機容量占到全世界新增容量的近80%。
與此同時,中美在技術和制造方面的互補性也為雙方開展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中國有很強的裝備制造能力,而美國有很強的研發基礎。如果雙方聯手,可以大幅度降低清潔能源的成本,達到互利共贏。”李俊峰說。
駱家輝在圓桌會議上表示,美中作為世界上最有活力和創造力的經濟體,有能力創造出世界所需的清潔能源技術。美中可以集合兩國能源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智慧,共同推動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
而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同時表示,兩國能源研究機構,特別是能源企業間的密切合作,將以最快的速度推廣清潔能源技術及其應用,進而幫助兩國實現在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目標。
事實上,中美兩國間能源領域的合作一直都在推進。2008年6月,兩國正式簽署《中美能源環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確定了電力、交通、清潔水資源等五個優先合作領域;今年5月,“中美清潔能源論壇”正式推出了中美清潔能源合作動議,其中包括共享構建智能電網所需的知識與技術、加速清潔能源的使用等八項舉措。
但是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在面對機遇的同時,中美清潔能源合作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盡管雙方政府表現出積極的態度,但是在具體合作方面仍存在出口限制、貿易壁壘、碳關稅和核心技術轉讓困難等障礙。
據介紹,中國新能源領域成長雖快,但核心技術的缺失卻是阻礙整個產業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目前美方在各種合作意向中提及的多為具體應用技術,而非核心技術。對于尋求高科技支撐的中國新能源市場,美國企業需要做出實質性的技術轉讓承諾。
李俊峰說,發展清潔能源是中美兩國共同的訴求,也關系到全人類的福祉。奧巴馬總統訪華是一次良好的契機,雙方應當加強互信合作,消除諸多技術轉讓壁壘,實現真正的互利共贏。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