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在2010年伊始儼然成了最熱門詞匯之一。不僅電網公司計劃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建充電站,意欲取石油巨頭而代之,成為國內的能源霸主。新能源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也都啟動起來,欲發掘這一“金礦”。而政府主管部門也推波助瀾,正在籌劃加大新能源汽車的購車補貼優惠,預計該政策最早今年1月份,最遲一季度出臺。盡管業內對于新能源汽車前景有著各種看法,但中國汽車業已無可爭議駛上了新能源汽車快車道。
政府欲推“連環計” 促進新能源車市場化
在財政部和工信部的積極推進下,2010年多項扶持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正擬密集出臺。據悉,新政策將涉及私人購車補貼、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新能源汽車相關標準制定等。
■私人購新能源車將得高額補貼
從國務院發布促進汽車消費一攬子政策之后,關于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具體優惠方案一直為業界關注。1月10日,在第十一屆北京大學光華新年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公開表示,該項政策有望在本月正式發布。
苗圩表示,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政府將會提供較高的補貼,引導市場消費,而政策的力度會隨著市場化的發展逐步淡出。
據悉,短期內或以北京、上海、重慶、長春、深圳5個城市作為試點,推行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補貼幅度和標準將接近公共服務領域購買新能源車的補貼辦法。2009年2月財政部公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根據混合程度和燃油經濟性,各類混合動力汽車得到不同幅度的購買補貼,其中混合動力汽車最高每輛可享受5萬元的補貼,純電動汽車每輛補貼6萬元,燃料電池汽車每輛補貼25萬元。
■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醞釀出臺
目前,我國有42家企業、47種新能源汽車產品列入中國生產企業和產品公告,這其中包含了電動車、混合動力車等。苗圩表示,政策將鼓勵混合動力車、電動車、燃料電池汽車三種發展模式同時發展、相互競爭,并加大每年的技術研發投入。
據悉,正在醞釀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最遲今年3月將正式對外公布,規劃中將明確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業的各階段及各環節發展目標,如將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率掛鉤。此外,針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5項配套扶持措施也在籌劃中。
■明確相關標準引導行業搶占國際標準
苗圩呼吁,應增加我國新能源汽車自身技術標準的使用率,搶占該行業的國際標準。據悉,元旦期間,日本已經向國際標準化組織申報,欲將日本汽車企業發展為較為成熟的混合動力汽車標準,變為新能源汽車的國際標準。苗圩表示,新能源發展可以避開對方的技術“陷阱”。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并不落后,而是技術標準使用率較低,從而造成技術標準申請的被動。
苗圩指出,正在組織制定純電動汽車的性能條件,以搶占世界標準這一制高點。
千億“金礦”待挖新能源產業鏈全面推進
■充電站潛力價值巨大
中國汽車營銷顧問張志勇向記者表示,電動車充電站的潛在機會值得重視。電動車充電站作為電動車的基礎設施,其潛在價值必然在電動車市場啟動之前爆發。“充電站的建設,是電動車產業鏈中,具有投資價值的重要一環。”張志勇這樣判斷。“電網只是充電站的一個上游供應者,未來充電站將和加油站一樣普及。充電站靠向車主出售電來贏利,贏利方是充電站的擁有者和建設者。”可以說,充電站的網絡建設將帶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第一桶金。
■有色金屬行業獲得第二桶金
有色金屬行業則能從充電站的建設中獲得第二桶金。一名分析師告訴記者,在國家基礎建設暫告一段落之時,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有望接過接力棒,繼續拉動國內銅市場的需求。
該分析師指出,除了電網和充電站建設中需要用到銅之外,在電動汽車的制造過程中,也大量使用到的鋁和鋅,期鋁和期鋅亦將有望獲得支撐。
■車企力爭“贏在起跑線上”
不容置疑的是,在新能源產業鏈中獲得最大份額的將是那些已經在技術方面實現一定積累的車企。
在汽車企業中,2009年,福田汽車已交付超過900輛新能源汽車,幫助北京市成為國內第一個完成“十城千輛”目標的城市。此外,北汽控股、上汽集團、長安汽車集團、比亞迪汽車均已擬定了宏偉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
苗圩稱,目前有42家企業的新能源汽車被列入工信部生產企業和產品公告目錄;符合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和發改委等部委相關要求的新能源汽車達47個品種,涵蓋了普通混合動力車型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有轎車、客車、清掃車等。
■零部件產業投資將現新高潮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短板在于核心零部件發展欠缺。誠如苗圩指出,“限制我們發展的問題有幾點,最大的問題是占電池30%左右成本的隔膜。目前中國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生產這種動力電池的隔膜。另外,電機和控制方面系統中的整合元器件全靠進口。”對此,上汽集團已提前布局。上汽集團和美國A123系統公司按照51:49的股比,成立上海捷新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生產和銷售車用動力電池系統,以求實現上海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戰略,突破電池系統的產業化。
什么樣的人青睞新能源車
麥肯錫上海分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中國汽車咨詢業務負責人沙莎說,通過調查發現兩類消費者青睞新能源車。
第一類為時尚環保者。他們的生活態度更愿意為環保和新產品支付溢價,他們也非常享受街上的回頭率,一個有別于傳統的內燃機汽車的出色的外觀設計,對他們來講非常關鍵。從人群特征來講經常是比較年輕的家庭,而且教育程度是在調查組里面最高的。
第二類為駕車成本敏感者。他們對于整個汽車總成本,包括初始成本和駕駛成本都非常敏感,而且愿意為降低一些平常駕車成本來理性地改變自己出行的習慣。從整體性能的指標來講他們比較看中保養低、運行好等特點,不太擔心一些具體的性能指標。
底特律“救贖”要么“小”要么“綠”
2010年,以底特律為代表的美國汽車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汽車業能否實現“鳳凰涅槃”,還得看美國三大汽車巨頭如何出招。
第一,從迷戀“肌肉男”轉向小型車。曾經沉溺于高利潤率的皮卡和油老虎等“肌肉男”的美國三大汽車巨頭們,紛紛鐘情于小型車。小車策略一旦得當,換來的可能是未來三年或者五年的大市場。
第二,美國三大汽車巨頭唱起了環保進行曲。底特律國際汽車展上,福特汽車展出了Fusion混合動力車,每加侖汽油可以行駛41英里,售價約2.7萬美元。這還不夠,福特汽車全球副總裁SueCischke還加了把猛料,稱“福特汽車就是要造普通消費者能買得起的節能車型,2012年福特汽車的新能源技術將覆蓋旗下10%至30%的車型”。看上去,這個口號和福特汽車發跡時的口號如此相似——造普通老百姓買得起的T型車!而福特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大躍進策略中,計劃兩年內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200萬輛。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