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日系合資車企證實,剛收到了一份名為《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關于進行汽車產能情況調查的通知》(簡稱“通知”),相關工作人員正忙于加班填表。據悉,從上周開始,國內各大車企陸續接到此通知,按照要求,要將2009年4月1日至今的投資項目建設內容、開工時間等一一登記,在1月30日前報送工信部裝備工業司汽車處;此外,將2009年年底產能情況和2010-2015年產能規劃和投資情況,在2月1日前回傳給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隨著2010年規劃的出爐,國內急速擴展的汽車產能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憂慮。”分析人士稱。
尤其關注新能源車產能
“通知”是繼去年9月發改委協調司司長陳斌發出“今后幾年我國汽車市場可能面臨增長趨緩,新增產能或將放空,如不及時調控將出現產能過剩局面”警告后,主管部門首度出擊,主動摸底了解車企投資項目情況。也是自2005年起,發改委產業協調司第5次對汽車業進行產能調研。同時,年初工信部、發改委國家兩部委密集調研汽車業產能,意在防止出現產能過剩和投資泡沫,為下一步調整汽車政策打基礎的信號,因而引發行業的極大關注。
相關車企負責人表示,在調查企業(集團)名單上,包括20家國內主流整車企業集團和下屬企業,也包括15家其他汽車及發動機生產企業,囊括了國內9成以上的汽車產能,車企除了要填寫各年的新增投資額外,還設立“節能和新能源乘用車”一欄,甚至要上報純電動、充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型混合動力車輛的產能規劃。
新能源車被認為是我國汽車行業產能過剩最為嚴重的領域之一,因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大多尚處于研制試驗階段,產業化項目的進度尚處于萌芽階段,但有條件的地區和企業在爭先恐后地上馬新能源車項目,一些不具備基本條件的地區和企業盲目創造條件也在爭先恐后地上,工信部和發改委擔心,各地上馬的新能源汽車遠超過原先規劃的50萬輛。
事實上,早在“200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辛國斌在會上就警告稱,目前新能源汽車生產呈現一哄而上、遍地開花之勢。
合資、本土車企產能擴張都嚴重
在去年國內新車銷量大幅上漲近5成背景下,國內汽車產能擴張的步伐大幅加速。東風本田二工廠、東風日產花都二廠、北京現代三工廠、華晨寶馬二期擴建等合資企業的新工廠相繼獲批和動工。相比之下,自主品牌的擴張計劃更為迅猛,比亞迪新增80萬輛產能,吉利汽車新增的產能在100萬輛以上,長城汽車在天津的新基地規劃的產能也在50萬輛。本土品牌今年的計劃銷量基本要翻番,增速遠遠高于合資品牌。
分析人士指出,合資公司的產能規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投資收益為標準作為衡量產能擴展的嚴格指標,擴張較為謹慎。而地方政府熱衷于上馬汽車項目自主品牌,不斷推出的優惠政策也助推了自主品牌,特別是國有自主品牌不斷跑馬圈地,擴張產能。
公開數據顯示,國內14家主要汽車企業2010年產能接近1800萬輛,而這14家汽車公司2010年汽車銷量預計為1300萬輛左右,產能閑置率將接近30%,而至2013年,各大公司規劃產能將變成現實,屆時上述14家公司累計產能將達到2300萬輛,加上國內其他公司,行業總產能將在2500萬輛以上。如果按照行業同比增速20%計算,2013年汽車行業的銷量在2000萬輛左右,大約會有500萬輛的產能剩余,但是前提是車市持續高速增長。
國泰君安汽車分析師張欣統計,根據各車企已經公布的規劃,到2010年,國內14家主流汽車企業的產能儲備之和已高達1582萬輛,而2010年全國的汽車需求也就在1500萬輛左右。
記者觀察:汽車產能過剩該不該管?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能多于實際需求是一種常態,這樣有利于優勝劣汰,政府相關部門究竟有沒有必要為車企操產能過剩的心?資深媒體人士程遠就認為,汽車主管部門做產能摸底調查,其實全是“馬后炮”。按照我國汽車管理辦法,所有興建、擴建項目,一律是先由國家管理部門批準,然后才能動工興建,其投資規模、建設內容、建成時間等,都有嚴格規定,不能擅自違反。作為國務院汽車管理部門,工信部對這些事情應該“了如指掌”。
一個新工廠投資幾十億元,車企在規劃時往往非常謹慎。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李峰曾說:“新建一個工廠從規劃、征地到建成投產,沒有3年的時間是不可能完成的,第三工廠早有規劃了,是實際發展需要,而不是一時沖動。”此前,北京現代總投資120億元的二工廠在2008年建成投產時正值市場低迷,形成巨大的產能過剩,但在2009年,二工廠發揮巨大作用,北京現代以94%的增長率成為增長最快的合資企業。那么北京現代二工廠到底算不算產能過剩呢?
中國汽車行業的產能到底有多少?這甚至是一個連行業主管部門工信部、發改委也沒有確切答案的問題,因為各個企業產能的統計標準并不相同,目前的產能數量都是各個企業自己宣布的,并沒有統一的標準。特別是自主品牌的產能更是難以說清楚。本身自主品牌的生產線就是不標準的,很難衡量到底有多少產能。按照兩班倒算還是按照三班倒算,一個工廠的產能是不一樣的。比如,一個按照兩班倒20萬輛產能的工廠,按照三班倒就是30萬輛,差距很大。東風本田原來只有一個12萬輛的工廠,經過改造后在2009年生產了21萬輛車,可見產能改造潛力之大。
汽車是充分競爭的行業,市場導向效果明顯,沒有誰會比資本家更操心自己的錢包。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