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xicheji.com-天天日天天舔,亚洲成年av免费看,99久热这里有精品免费,亚洲经典精品,97无码超碰中文字幕,成人AV中文字幕,亚洲风情在线观看,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油氣
  • 綜合
  • 增強話語權需深入理解石油金融化

增強話語權需深入理解石油金融化

————對本輪人民幣貶值及油價波動的思考



2015-09-09 15:07:03 中國石油報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能源則是世界發展和經濟增長最基本的驅動力。就石油變為金融資產的現象而言,石油價格的波動亦成為一種金融現象和貨幣現象。

因此,導致油價異常波動的原因,除了供求關系和美元匯率這兩個最主要的因素外,投資者情緒也成為國際石油市場穩定與否關鍵要素。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活躍著很多投機資金,它們經常利用各種消息進行炒作,以此影響交易者情緒,促使油價波動更加劇烈,有時甚至讓油價偏離實際供求關系,以獲取巨大的套利空間。

由于大宗商品基本上是美元定價,長期以來,人民幣匯率與油價并沒有較強的相關關系。影響國際油價的中國因素主要是中國經濟發展數據和石油進口的增速,國際投資者以此推斷中國石油需求的預期情況。

8月11日,人民幣突然貶值,全球市場大多暴跌,最先下挫的便是國際油價。國際投資者(主要是西方投資者)普遍認為,人民幣貶值是因為中國經濟減速而被迫讓貨幣貶值,以刺激出口、提振經濟,而未來中國經濟還會進一步惡化,人民幣也會再次貶值。

不過,這種觀點很快就被推翻了。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自8月12日沖到6.4491的高點后,基本是在6.4445至6.3788之間震蕩;8月30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突破下行,9月2日收在6.3559的低點。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近日在《紐約時報》撰文稱,近期市場唱衰中國的聲音雖然不少,卻缺乏事實依據。中國正在經歷的其實是一場早該到來的股市調整,而不是什么金融或經濟危機。資本外流保持著溫和的速度,銀行流動性依然強勁,現在完全看不到任何金融危機的兆頭。

全球最大的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總裁伊恩·布雷默表示,中國的“走出去”戰略不僅幫助中國獲得發展所迫切需要的自然資源,而且將增強中國的影響力。亞投行的建立則預示著中國構建全球新金融體系的決心。雖然美國及其部分盟友并未加入亞投行,但亞投行成員國數量依然達到了57個,并且覆蓋了世界大多數主要經濟體。

高盛則在其最新發布的報告中稱,盡管中國經濟在七八月再度放緩,但高盛仍維持全年增長6.8%的預測不變,甚至認為目前是抄底的大好機會。

匯率日趨穩定,對市場的沖擊也逐漸減弱。鑒于人民幣貶值對中國出口的促進作用,匯率調整將帶動中國經濟增長,最終提振中國的原油進口增速,對國際油價起到支撐作用。到目前為止,中國今年日均出口成品油67萬桶,與原油日均進口量大體相當。因此,人民幣貶值對國際油價的影響更多是中國經濟體量及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即心理沖擊是主因。

然而,來自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又一次使中國石油公司面臨挑戰,油價大跌對國內油企的利潤影響很大。特別是以石油上游行業為主的公司,大部分沒有事先通過石油金融市場對沖風險。而國際原油交易的美元定價也讓一些中國企業在這次人民幣貶值中蒙受損失。說到底,沒有石油定價權就會被動挨打,而沒有發達的石油金融市場支持就無法成功進行石油金融運作,就無法爭奪石油定價權。

石油因其特殊性,很早就與金融緊密結合。西方國家特別是美英兩國,構建了石油期貨、期權市場和柜臺交易市場,并通過大宗遠期交易市場實現與現貨市場的無縫對接。通過多級資本市場及各種石油金融的手段,它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操縱國際油價,不僅能謀取巨額利潤,還可以達到國家戰略目的。

在我國,由于石油行業的戰略命脈地位,其受計劃經濟影響遠甚于其他行業。雖然國內油企早已認識到石油金融化趨勢,積極參與金融活動,但目前還難以像西方跨國巨頭那樣熟練地進行金融運作。

盡管中國已成為原油市場上數一數二的大買家,但實際上也只是買入了大部分現貨,而國際原油主要由期貨市場定價,這一矛盾導致中國企業在油價劇烈波動時,不僅自己損失巨大,還往往被西方媒體和投資機構扣上“操縱油價”的帽子。

目前,我國國內石油金融市場只有原油大宗遠期交易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燃料油期貨交易,雖然今年有望推出原油期貨,但與完善成熟的石油金融市場仍相去甚遠。

隨著中國“走出去”戰略的深化,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全面展開,未來中國油企與西方油企及投資機構在石油金融市場上的正面交鋒將不可避免。在石油日益金融化的今天,中國石油公司也需從金融層面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戰略目標,完善金融應對手段。

面對挑戰,固本強基是核心。中國油企首先要繼續積極參與國內石油金融多級資本市場的建設及石油金融產品的交易活動。作為在全球原油貿易市場上可與美國比肩的國家之一,中國的石油金融市場若得到長足發展并走向國際化,其成交量超過美英同類市場便只是時間問題。屆時,中國油企才真正具有與歐美石油巨頭爭奪國際石油話語權的能力。

而具體到石油金融市場的建設問題,僅有國內資金參與是無法形成國際影響力的,但對外資過早開放也容易帶來巨大風險。可考慮先與一些相對友好國家的油企合作,共同發展中國石油金融市場,打好基礎再全面開放,逐步增強國際影響力。(作者趙亞赟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