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國務院和省政府各位參事:
上午好!感謝國務院參事來陜調研天然氣汽車發展狀況。受邀向各位領導匯報也深感榮幸,作為國內LNG工廠、CNG和LNG加氣站設計業績最多的設計單位,作為國內車(船)加氣站國家標準的主編單位和參編單位,我對全國CNG汽車、LNG汽車以及LNG船舶的發展基本了解。也很想為行業也為我們自己說幾句話,我的匯報和建議如下。
1.陜西及全國天然氣汽車發展概況
(1)陜西天然氣汽車保有量及加氣站數量(截止2015年年底)
(2)全國天然氣汽車保有量及加氣站數量(截止2015年年底)
2.CNG汽車增速放緩,LNG汽車嚴重受阻
(1)1-7月天然氣汽車產量下滑(來源工信部統計資料)
類別 | 產量(萬輛) | 上年產量(萬輛) | 同期下滑 | 備注 |
客車 | 1.66 | 2.76 | 40% | 大多是CNG |
卡車 | 1.04 | 2.3 | 54% | 基本是LNG |
(2)天然氣汽車發展受阻的原因是氣價問題
①油價大幅下跌,CNG優勢大幅度壓縮,LNG更無優勢;
②城市公交低收費,天然氣漲價導致公交公司運營雪上加霜;
③油氣并用車輛,特別是私家車在低油價下不用天然氣,“油改氣”又“氣改油”了,幾百萬的私車其實用氣量很小;
④物流車輛在經濟大環境下運量減少50%,競爭激烈,燃料成本不能不考慮。
3.天然氣汽車發展受阻中的政策因素
(1)天然氣價格不能隨油價和國外天然氣價格聯動,幾次調價逆勢而調,逆市而調,雖說今年4月1日國家發改委出臺降價政策,但仍不能與油價比較。陜西物價局7月份又漲價,漲價幅度高達0.79元。
(2)對天然氣汽車不能像電動汽車同等對待,兩個863計劃應反思:
①國家“十五規劃”電動汽車立項。2005年通過驗收,當時的國家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總體組組長萬鋼認為,“在電動汽車這一新的領域,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只有半步之遙,這半步之遙就是交給消費者去檢驗”。2014年底國內有電動車11.9萬輛左右,國家當時的規劃目標是到2015年年底50萬輛。市場的檢驗效果不言而喻,應反思為何國家規劃七成左右落空。
②國家“十一五規劃”LNG商用重型貨車立項,目前市場約12~13萬輛,陜重今年上半年又開發“油品+LNG”車,又回到立項之前的原點,應該反思當年863計劃立項的初衷是什么?
③學術水平不代表產業化水平,電動轎車技術更不能復制在公交車輛、重卡和船舶上,即使電動汽車技術是發展方向,但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渡階段,治理機動車(船)排放污染,天然氣車(船)是最現實可行的過渡產品。電動汽車市場反映應是技術原因;LNG重卡不能如期發展是因政策導向問題。
(3)天然氣是三大能源中最清潔的能源產業,其產業政策是事關環境保護和能源發展的大事。汽車工業的產業政策也同樣事關環境保護和能源發展。站在國家環境保護戰略和能源發展戰略的高度去反思,過高的天然氣價格是一種短視行為,過早地認為電動汽車時代已經到來是一種不現實的行為。這兩種行為十多年來一直困擾著我們,這其中當然有全球經濟大環境的因素,但更多是我們自身的政策導致戰略上的失誤。
4.加氣站建設程序復雜,尋租空間大,征地難地價高
(1)復雜的建站程序
建站流程及政府主管事項
序 號 | 事 項 | 主管部門 | 職 責 | 備 注 |
1 | 立項審批 | 發改或住建部門 | 立項審批 | 立項前意向性與國土部門、規劃、住建、發委談好項目及征地 |
2 | 可研報告審查 | 發改/住建部門 | 以報告通過為項目可行 | 沿用大型石化項目 |
3 | 征地 | 國土資源部門 | 縣、市、省三級 | 審批時間過長,2~3年 |
4 | 安全預評價 | 第三方機構,安監局評審 | 安全設立 | 通過預評價項目設立 |
5 | 環境評價 | 第三方機構,環保部門評審 | 環境評價包括廢氣;廢水;噪音;周邊環境 | 每班僅有不到10人的生活污水,無工業污水。 |
6 | 節能評估 | 第三方機構,發改部門評審 | 建筑物和工業生產節能 | 幾百平方米的站房,簡單的流程和設備節能評估無實際意義 |
7 | 地質災害評估 | 第三方機構,國土部門評審 | 第三方機構,國土部門評審 | 不符合實際,沿用大項目管理 |
8 | 防洪評估 | 第三方機構,水利部門評審 | 應視站址位置 | |
9 | 氣源協議(與上游) | 發改/住建 | 落實氣源 | CNG子站/LNG站根本無需落實,現在供大于求 |
10 | 規劃許可證 | 規劃部門 | 劃定用地紅線,辦理規劃許可證 | |
11 | 初步設計評審 | 發改/住建 | 項目設計方案審查 | 沿用大型項目要求 |
12 | 安全設施專篇評審 | 安監部門 | 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 | 沿用危化品管理要求 |
13 | 施工圖審查 | 第三方機構 | 收費 | |
14 | 消防建審 | 消防部門 | 設計文件審查 | |
15 | 壓力管道設計審查 | 質監部門 | 特種設備監管 | |
16 | 建設許可證 | 住建部門 | ||
17 | 特種設備安裝告知 | 質監部門 | 特種設備監管 | |
18 | 設計單位注冊 | 住建 | 地方保護,注冊十分困難,盡管住建部發文不準注冊 | |
19 | 建筑工程質檢 | 住建部門 | ||
20 | 壓力容器、管道安裝質檢 | 質監局特檢院 | 收費 | |
21 | 防雷檢測 | 氣象局防雷辦 | 收費,以后每年都檢測 | |
22 | 環保驗收 | 環保部門 | 沿用其他化工項目 | |
23 | 消防工程驗收 | 消防部門 | ||
24 | 安全驗收 | 安監部門 | 沿用危化品管理要求 | |
25 | 工程驗收 | 住建部門 | 各地要求不一 | |
26 | 站長、充裝人員上崗證 | 質監部門 | 培訓、上崗 | 有些建設部門也發 |
27 | 充證許可裝 | 質監部門 | 氣體充裝要求 | |
28 | 特許經營許可證 | 住建部門 | 城鎮燃氣因區塊及下游用戶固定的原因辦理此證 | 加氣站上下游已放開,不應辦理 |
(2)建站程序中的政府作為評價
①國家各部委、省級部門一般是政策引導,較為正規;部分市縣部門問題多,特別是縣級部門,利用審批程序尋租,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現象時有發生。現附上一個市級發改委不該管亂管的文件和一個縣安監局亂罰款的書面通知。從兩份文件中可以看出基層政府是行業發展最大的絆腳石。
②權利交叉,多頭審批,如關于安全。消防部門主管防火間距和消防安全設計;安監部門也管安全而且程序最為復雜;環保部門也管周邊居民安全;建設部門以行業主管為由也管安全,有利之事爭著搶著“為人民服務”,無利之事互相推諉。關鍵的問題是有時部門審查意見相互矛盾,讓建設單位無所適從。
③地價居高不下,有的城市的加油加氣站土地拍賣價在每畝1000萬元左右,比暴利時的房地產用地還高,高地價十分不利于行業的發展。
④上述建站流程和政府主管事項只是加氣站,油氣合建站因油品屬商務部門,上述流程還需再走一遍。兩個簡單的基礎設施,介質危險性相近,服務對象一致,分成兩渠道凸顯我國體制的弊端。
(3)第三方機構的問題及專家問題
①所有評價、評估、檢測只能委托政府人員指定的第三方機構,否則評審難以通過。
②政府的各種評審離不開專家團隊,專家也有好的,但有些實在不敢恭維。有的專家的出發點不是以安全規范為依據,憑感覺提意見,不是著眼評審,而是以找事為第一目標;長期固定幾個專家,專家與政府少數官員,專家之間成了利益共同體,“專家組”成了“二政府”。陜西有位專家干脆不在單位上班,成了職業專家,以此為謀生手段,肯定要出現問題。當然也有好的,如山西是一些大型化工設計院的專家,相對專業規范。
5.發展天然氣汽車是環保和能源戰略的需要
(1)環境保護的需要,北京政府委托北京環境科學研究院的報告顯示,關于北京“APEC藍”,機動車限行對消減PM2.5的貢獻為39.5%,反過來說,機動車是PM2.5的最大污染源。我國高速路均由城市過境,城內城外機動車對大氣的污染十分嚴重,使用清潔燃料是保護環境的唯一措施。
(2)能源發展戰略的需要,國務院《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提出:1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達到10%以上;2穩步發展天然氣高運輸,加快加氣站建設,以出租公交為重點,有序發展液化天然氣汽車和壓縮天然氣汽車,穩定發展天然氣家庭轎車、城市客車、重型卡車和輪船;國家發改委《關于建設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指出“2020年天然氣供應能力大到4000億立方米,力爭達到4200億立方米”。在其他用途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天然氣消費比重的提高以及4000億立方米的落實,車(船)用氣是新增天然氣消費的主要用戶。
6.對政府的建議
(1)財政支持
①實行油氣聯動,降低天然氣價格,油氣價以0.6:1為合適,至少做到0.7:1。國家發改委能源所一所長在報告認為可降低30%;②實行免稅減稅,對天然氣液化工廠、加氣站減免稅;③對新購LNG公交、客車、重卡如電動汽車實行價格補貼以及減免購置稅;④對LNG客車、LNG重卡過路費減少50%,山西省政府已實行減少50%;5LNG公交車、客車由于續駛里程長,相對安全,公交、客運應優先提倡。對天然氣公交車財政補貼應加大并及時到位。
(2)簡化審批程序
①取消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因為加氣站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工藝簡單成熟、項目小設備少,從未見哪個加氣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不可行,既然都可行個個都研究就失去意義了;同理取消初步設計評審;以上兩評審改由企業自行安排評審。②取消安全評價、環境評價、節能評估,這些評價沿用大型石油化工、煤化工項目,不切合實際。加氣站是一個小小的分裝設施,是簡單的物理過程。生產流程簡單,生產安全,環保,節能,無須多此一舉;再則要意識到“安全生產法”、“消防法”、“環保法”等等眾多法規已經在設計規范、制造標準、驗收規范、操作規程中體現,已經具體細化了;③對地質災害和防洪評估應根據選址位置區別對待,周邊建設項目可供借鑒的無必要一一評估;④防雷檢測僅僅使用一個簡單的測量儀器,檢測部門收費高且年年要檢,企業完全可以自行檢測。防雷辦負責監督審查即可;5根據國務院591號令和583號令,加氣站屬燃氣設施,不再按危化品管理,陜西市級安監局應執行兩國務院令;⑥取消加氣站特許經營證,城鎮燃氣是區塊經營,管道居民固定,經營具有排他性,所以要辦證,加氣站的上游原料氣、下游用戶都已放開,辦此證有何意義?
(3)開辟綠色通道,特事特辦,限時辦理
實行“一站式”集中辦公,各部門聯合辦公,無顛覆性意見視為通過,在總平面布置經消防初審通過后可邊建邊辦手續。這樣避免了私下拖延、刁難、部門意見不一等問題。這是西安市當年的做法,當時西安由主管副市長牽頭,半個月集中辦公一次,短短的兩年時間西安建成近80座站。
(4)征地問題可特事特辦
①降低土地價格,按城市基礎設施和公路基礎設施供地;②靈活多樣供地,可實行土地租賃,當然以后大規劃需要移除時必須無條件移除;③可邊建設邊辦理征地手續。
另外,我本人長期參與交通部航運清潔化的標準編制和船舶加注站的設計,LNG動力船舶的推廣難度更大,希望國務院參事能夠帶回意見,希望參事們能夠協調發改委、能源局、交通部、工信部、住建部、環保部、質檢總局、公安部等國家強力部門與天然氣行業人士能進行一次對話為好,互相交流探討,共同為我國綠色交通努力。
以上發言觀點可能偏激,請多多指正。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