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表示,上一年度因油價不振石油業投資蒸發逾1000億美元。本年度新一輪的投資預計將再度大幅下降,沖擊產油前景。
Laszlo Varro在接受路透的采訪時表示,未來五年石油需求預計增長120萬桶/日,盡管中國需求有所下滑,但其仍是“石油消耗巨頭”。
如果油價未能出現顯著提振,今年投資仍將銳減,數量或與去年持平。Varro在采訪中稱。投資減少必定會對沖擊產油前景。
考慮到制裁解除,伊朗預期將大幅增產,但受到地質潛力的限制。
Varro表示伊朗大部分是由產自需要精良技術的老油田。投資的普遍減少使伊朗需要對主要石油公司提出更加有吸引力的條款。伊朗急需注入高端技術的大量資金。
“我們可以預見伊朗石油將大幅增產,但考慮到一些列限制增幅不會達到地質儲量在理論上所允許的水準。”
他表示,由于中東歐國家之間建立互連管線,同時一些管線可能反向輸送來自西歐的天然氣,因此曾經完全仰賴俄羅斯天然氣的中東歐,正在逐步融入歐洲的天然氣市場。
這使得東歐國家能夠使用輸送至歐洲終端的液化天然氣。
Varro稱建立波蘭的液化氣終端是明智之舉,克羅地亞也需要共享此資源,建立液化天然氣終端。
“我們不應再將中東歐看做是孤立的一部分。中東歐的凝聚力已經越來越強。”
來自美國的液化天然氣與歐洲市場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商Gazprom也在調整策略更好的投身于此輪競爭。
同時,立陶宛正在建立天然氣終端,本周俄羅斯出口到立陶宛的天然氣價格將減少20%。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