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獲悉,《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南》及科技、環保兩個專項規劃均已制定完成,將在4月12日召開的2016年石化產業發展大會上予以發布。
根據“十三五”規劃目標,石化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7%左右,到2020年達到18.4萬億元,在化解產能過剩、鞏固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要著力培育新興產業,優先發展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穩步推進現代煤化工升級示范。據透露,為配合“十三五”規劃的落實,《石化行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已經進入發改委會簽階段。石化行業轉型升級將惠及哪些企業?東方證券投資顧問左劍明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經濟之聲:從現有資料看,我國建成了配套體系最為完整的石化產業體系,產業規模穩居世界第二。但是國際油價出現歷史上最大跌幅,大宗石化產品第一次普遍出現歷史性的產能過剩,2015年煤制油平均產能利用率僅16%,化工新材料結構性過剩有擴大的趨勢。一提到去產能,大家就會想到石化企業可能面臨的困境。這種狀況會在改革推進時進一步顯露出來嗎?相關企業的業績表現是否會有相應的下降?
左劍明:首先,石化行業應該屬于一種非常明顯的周期性行業。第二,石油石化行業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它的資產質量非常重,而且在投入后就很難有效退出,更多的是在于經營。根據“十三五”規劃目標,石化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7%左右,但是我們不光要看到規模的增長,還要看到利潤當中的瓶頸。但是在整個利潤環節中,它還有很多分化的要求,所以未來我們應該關注幾個方面:第一,它自身的增長性值得關注。另外,隨著政策的引導,一些新興領域中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樣也值得關注。
經濟之聲:有分析認為油價反彈至40美元之后,能否繼續向上面臨比較大的考驗。國際能源署認為油價可能已經見底。目前石油天然氣行業重點是加強油氣勘探開發,加快管網和基礎設施建設。如果油價反復,這個行業會步入低谷期嗎?
左劍明:我認為整個行業已經處于一個冰點的狀態。目前整個價格體系,特別是油氣的價格體系已經明顯下了一個大臺階,所以原來的業務模式可能要出現一定的變化。第二,在油氣價格處于低谷的情況下,加大對勘探業務投入的難度會比較大,因為目前中國油氣的成本價相對較高,所以我們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所以未來如果油價維持在40美元,甚至40美元以內,勘探業務應該會步入低谷。
經濟之聲:產業鏈上的煉油、合成橡膠等細分領域產能利用率是否也會受到影響?
左劍明:特別自今年以來,煉油業務屬于一個暴利行業。到目前為止,中國石化、上海石化這樣的上市公司的產能利用率都處于下降的狀態,并不是因為它無法獲利,而是因為很多地煉業務已經開始死灰復燃,它們蠶食了整個市場的利潤空間。今年的煉油業務非常景氣,因為1月份油價大跌,過了這一段時間后油價開始企穩,我們認為今年煉油業務的景氣度是這10年當中最高的。
經濟之聲:十三五規劃中提到,石化行業要著力培育新興產業,優先發展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穩步推進現代煤化工升級示范。我國企業在這方面的研發和生產處于什么水平?
左劍明:中國煤化工業務的投入規模已經達到了萬億級別,所以市場應該是巨大的,這與中國的能源結構有著很大的關系。中國是一個富煤少油的國家,所以我們過去5年在煤化工領域的投入非常大,但是在美國的頁巖氣革命之后,2010年油氣的價格已經開始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一般不會把油、煤和氣這三者的關系看作是絕對價格,而是看比值價格,而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煤化工項目基本擱置,因為原油和天然氣的價格都出現了大幅的下滑,而煤化工的產能利用率目前只能處在一個低位。所以接下來我們一方面要關注到國際能源結構出現的深刻變化。此外,我們最主要的任務還是降低成本。
經濟之聲:我國正在對油氣開采權進行逐步放開。海上油氣開采權方面已有采用產品分成合同方式的引入民營資本實例,目前陸上油氣勘探區塊也正在試點放開。廣匯能源有海外油氣資產收購并取得石油進口權,這樣的公司原來投資人看中改革帶來的機遇,結合油價現狀,這樣的機遇投資價值有多大?
左劍明:第一,一些海外市場中盈利情況非常好的項目不太愿意進行轉讓。第二,過去這兩三年中買進的價格體系都處在高位,所以目前的買進基本上都處于一種荒廢的狀態。現在海上石油領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我們可能要加大對其的投入。第三,在民營業的引入資本中,我們應該更多的引入GP和LP模式。
經濟之聲:中天能源、廣州發展具有海外液化天然所(LNG)進口能力,交有天然氣上下游一體化分銷業務,天然氣進口權放開帶來的投資機會,能帶給這些企業多少收益空間?
左劍明:其實這塊的利潤空間非常大,目前它屬于雙軌制的價格,進口氣的價格已經非常便宜,如果渠道能有效擴大,它的毛利率空間會得到一定的提升。第二,未來國內使用能源的結構應該會產生一定的變化,清潔能源的占比應該會更大,天然氣屬于環保能源,所以它的用量應該會進一步增長。第三,在天然氣價格處于低位之后,很多發電企業也開始將天然氣作為發電的能源儲備。所以天然氣的發展應該會取得一個長足的進步,而且雙軌制價格也會給這批企業帶來一定的成長空間。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