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臺經濟之聲《轉變發展方式央企老總訪談錄》,今天播出第二篇《國電集團著力打造新能源藍圖》。
朱永芃,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總經理。從事電力工作42年,從北大荒虎林電廠的運行工,到東北電力學院的高材生;從電力工業部的技術干部,再到發電集團的掌門人,他親身經歷了我國電力工業的跨越式發展。
朱永芃:全球金融危機和08年發生的全行業虧損,這是有史以來沒有發生過的。是一個什么概念呢,就是說我的員工不吃不喝,什么錢也不花,但只要發電就虧損,作為電力人感到很震驚。
從2008年開始,我國發電企業的經營環境日益嚴峻,不僅占火電廠成本60-70%的煤炭價格大幅攀升,而且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國內用電量也急劇下降。嚴峻的形勢讓國電集團努力尋找應變之道的愿望,變得更為迫切。
朱永芃:轉變發展方式對電力工業來說,國電集團就是調整結構、挖掘潛力,在突出主業的前提下發展相關產業。使我們結構更加優化、抵御風險能力更強、盈利能力更高,具體說就是三個轉變。
朱永芃的三個轉變之策是指,由主要依靠規模擴張,向規模適度發展與著力提高質量相結合轉變;由相對單一的發電企業向綜合性電力企業轉變;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的粗放型經營向以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管理創新為特征的集約型經營轉變?!?/p>
三大轉變,主業先行。作為國電核心競爭力之一的火電機組,這幾年在上大壓小,提升內含價值上成績斐然。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占火電裝機的比例超過8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單位煤耗、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都大幅度降低。
朱永芃:我們著力發展高效的、節能的、環保的大型火電技術,也包括熱電聯產技術。目前我們集團公司30萬以上機組占到總裝機組的84%,到年底會接近90%。60萬、100萬的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已成為我們的主力機組。
細心的人會發現,國電在努力實現三大轉變、做強主業的同時,也正努力地把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發電等新能源板塊,推向更大的平臺。
朱永芃表示:國電集團把大力發展新能源作為一個戰略,把風電發展放在頭等重要位置上。第二,我們很注重風電的規模效益,我們在很困難的情況下,每年投資將近40%用在風電發展上面。第三,精細化管理,設計、制造、調試、運營等十大技術保障體系,因此我們風電的造價可以比全國低百分之十。
朱永芃告訴記者,在資金和企業經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近兩年國電投資堅決向新能源傾斜,風電投資平均在200億元左右,風電裝機以每年300萬-350萬千瓦的速度增加。目前國電集團風電發展水平穩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五。
朱永芃:風電前景非常好,我國風電資源目前統計10億千瓦,其中陸地上2億多,海上7億多。風電效益十分顯著,規模化投資風電已經成為我們的利潤大戶。我們幾乎三分之一的利潤來源于風電。
說起這些數字,朱永芃顯得很高興。在電力行業干了40多年的他說,期待著國電這艘大船,在未來的航程上始終充滿新的青春活力。
朱永芃:2015年使我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達到整個裝機規模的30%,到202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到整個裝機的40%。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