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源行業數字化應當起到“轉型先鋒”作用
《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下稱《規劃》)鮮明提出了“2522”的整體框架,制定了規劃目標和實現路徑。通過對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大循環暢通的規劃,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數據要素、數字技術、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產業,將全面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個領域深度融合賦能;基于數字技術的自立自強和數字安全的可信可控,強化數字中國關鍵能力,對內建立公平規范的治理生態,對外構建開放共贏的合作格局。在能源電力方面,《規劃》明確提出需要“在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打造數字化轉型發展世界樣板”“加快能源等重點領域關鍵軟件研發應用”“建設源網荷儲協同的新型電力系統”;在行業企業方面,《規劃》進一步提出需要“引導行業領軍企業開發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引導重點企業率先實現低碳轉型”“推進企業數據分類分級確權授權使用”“重點推進電力等行業‘雙化協同’轉型”。骨干央企和公共事業的能源電力央企,有必要通過服務新型能源體系與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服務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服務數字經濟與低碳轉型發展、服務國家能源安全與社會治理,提升站位認識與自我要求,積極支撐數字中國建設。
二、能源央企數字化轉型已有所作為
當前,面對百年變局,烏克蘭危機持續、中美博弈加劇,加快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緊迫性日益凸顯,能源電力行業作為多方影響交互演變的“交集”,有必要將能源數字化作為破解改革、創新、發展問題的“先鋒答卷”。在近年的國企改革和數字化轉型建設中,能源央企數字化轉型已經有所作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賦能能源電力生產。能源電力行業結合油氣井、煤礦井開采環境復雜,安全管理壓力大,多元素資源共生等特點,構建智慧感知、互聯、分析、自學習、預測、決策和控制的完整智能系統,實現礦井開拓、采掘、運輸、洗選、安全保障、生態保護、生產管理等全過程智能化運行;建設勘探、開發、儲運、煉化、營銷一體化的數字化管理云系統;構筑覆蓋發、輸、配、變、用全鏈條的數據匯聚與共享中臺,打造本質安全、綠色高效的智慧礦山、數字石油、數字電網企業。
二是支撐企業經營高效。能源電力央企利用“大云物移智鏈”等新型數字技術,積極打造云端協同、智能自動、精細管控的新型數字企業架構與管理模式。電網公司通過企業中臺、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建設,聚合各類高價值數據,廣泛支撐各類電力應用場景,國家電網公司GIS納管12億臺電網設備地理位置信息,移動辦公應用平臺“i國網”日活躍用戶已高達63萬人,中國石油公司“中油易聯”等云視頻通信平臺已由內到外廣泛推廣至企事業單位。
三是引領產業行業發展。數字技術在能源生態中的延拓發展,為打破產業鏈供應鏈的時空局限、環節孤島和人機壁壘,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水平注入了動力與活力。以國家電網“綠色現代數智供應鏈”為例,依托國網供應鏈平臺實現能源電力行業的廣泛應用,覆蓋制造單位、設計施工監理單位、承運企業、監造企業等供應鏈用戶10萬+,推動供應商數字化改造1萬余項,采集數據11億條,極大提升了能源電力電工裝備產業鏈供應鏈全球競爭力。
四是服務國家社會治理。能源電力大數據與數字基礎設施是服務國家社會治理的新支撐,能源消費大數據已經成為表征工業經濟、社會經濟的重要指標,逐步在產業發展監測、碳排放監測等新領域發揮數據要素賦能疊加倍增價值。新能源云系統接入新能源場站330余萬座,裝機容量5.8億千瓦,有效支撐了各級政府、各類新能源投資主體,從規劃發展到并網運行的全環節業務;全國碳排放監測服務平臺在電網公司建設落地,構建“電—碳分析模型”能夠及時、快速、全面反映區域級、行業級碳排放水平。
三、能源央企數字中國建設仍然大有可為
依照《規劃》擘畫數字中國建設藍圖,基于能源央企的數字化轉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數據要素優化,能源央企有必要擔起更多大國重器責任、人民電業期望、能源安全使命,在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能源安全可靠、產業行業提質增效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方面貢獻更多力量。
一是更好地服務國家社會治理,推動能源電力大數據分類分級確權授權使用。在服務黨和國家大局與重大決策層面,以數字化推動能源基礎設施聯通與賦能,發揮數字技術、數字網絡、數字空間與交通、航運、物流、能源等基礎設施融合作用;加強新型電力系統、新型能源體系對國家新型基礎設施的賦能,推動能源電力大數據應用工作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以“能源、電源、數據源和算力—智力源”增強對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建設支撐能力和社會治理能力。
二是更好地服務數字經濟發展,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打造數字化轉型能源樣板。在推動能源產業數字化和能源數字產業化的經濟層面,將數字技術、數據要素、數字產業與能源電力市場需求統一起來。對內持續強化數字化轉型對經營質效的提升,實現從線上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加強對核心資源的精益管理能力,推動管理變革和流程優化,服務世界一流企業建設的數字化轉型樣板;對外加強數字技術創新的行業賦能,超前開展數據確權、定價、市場機制設計等,讓數字技術孵化的產品更具有市場競爭力,更符合監管規范要求,以開放包容的創新組織方式推動全要素生產率提升。
三是更好地服務能源安全保障,加快能源等重點領域監測、調節等關鍵軟件研發應用。在發揮信息監測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及整體安全的預警作用層面,持續深化能源監測網絡建設。對內實現能源央企自身安全運營情況監測全覆蓋,夯實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對外拓展能源監測網絡輻射范圍,提升國內外能源安全信息的跟蹤和處理能力,進而強化能源行業與其他行業間的信息融合和關聯監測,及早規避能源安全和總體安全之間的風險傳導。不僅需要關注能源本身的安全風險,也需關注對其他行業產生的間接影響,有力支撐各行業的聯動效應評估和協同發展,為國家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總體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四是更好地服務產業行業發展,開發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引導全產業實現數字化+低碳化轉型。在發揮能源央企鏈長作用服務能源電力產業鏈供應鏈轉型層面,聚焦能源電力系統安全、綠色、經濟多目標協同,瞄準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痛點難點,加強數字化與市場化、低碳化協同發力,為能源電力供給側、消費側等不同市場主體一體化發展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共同破解能源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五是更好地服務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動源網荷儲協同互動,服務數字中國建設的能源需求。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迫切需要數字化轉型和數字技術突破層面,針對下一階段儲能的規模化應用、低壓配電網加速有源化、虛擬電廠、智慧油田、電動汽車等新業態和新型用能設備廣泛涌現等場景現象,運用數字化的技術,實現新型電力系統全環節廣泛互聯互通、全局協同計算、全域在線透明和智能友好互動,以破解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安全穩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更好地支撐數字中國建設的能源保質保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