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中國啟動了第二輪電力市場改革。自此全國所有31個省全部設立了電力交易中心,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嘗試:例如放開售電業務、增量配電改革試點、進行電力輔助服務交易。這篇報告嘗試從改革、機遇、挑戰、規劃等方面探討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電改進程。本報告的續篇將深入探討各省和跨省電力交易案例研究、電力企業戰略和更多的政策計劃。
改革轉型
國家發改委核定了各省的輸配電價,公布了計算方式。一些地區的配電網已經開始向非電網投資者開放,通常是地方的園區、開發區等。售電業務進程進一步發展,現有超過3000家售電公司在各省的電力交易中心通過了注冊公示。
機遇
2017年,電力市場化交易電量達到全年銷售電量的33.5%,達到全社會用電量的25.9% 。通過市場化交易的電力價格往往低于全國平均的上網電價(例如 2018 年第一季度,中電聯公布比全國平均的上網電價低 9.5%)。
挑戰
隨著競爭的不斷加劇,發電企業能獲得的電價有所降低,加上煤炭價格的上升等因素導致去年的發電收入顯著縮水。電網公司雖然不再擁有絕對壟斷優勢,但仍繼續主導售電和配電業務,導致增量配網的市場參與者不易獲利。新的售電公司和用戶將需要在靈活定價機制下,提高管理風險和抓住機遇的能力。
規劃
未來,進一步的電價降低將主要得益于輸配電價的下調,這可能會擠壓一部分的電網利潤。下一步的改革計劃還包括現貨市場交易(將于2018年底模擬試行),而大范圍的輔助服務市場交易和完全的“輸配分離”可能到2020年后才有可能實現。
一組數據
1632TWh
2017年全國的電力市場化交易總電量
77%
2018年第一季度電力市場化交易中煤電所占的比重(僅包含中國十大發電集團的交易)
約600萬美元
2018年2月,廣東省售電公司的總體虧損金額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