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集團公司海外油氣合作面對“一帶一路”,應以五個“三”來積極謀劃。一是三重屬性看關系。油氣資源的競逐性與“一帶一路”的開放性、包容性相契合,油氣合作的先發性與“一帶一路”的全方位性相統一,油氣合作拓展空間與“一帶一路”重點內容既包含又相互促進和補充。二是三組數據看商機。商機體現在:油氣合作空間巨大,解決瓶頸手段增多,借助“一帶一路”深化油氣合作可延伸向全世界。三是三處借力“一帶一路”。借外交、諧政策,借金融、諧經貿,借通路、諧民心。四是三方面助力“一帶一路”。分國憂、立標桿,攜兄弟、同輝煌,培植友誼、增強軟實力。五是三大舉措永葆先發優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四大戰略通道;加快上游合作和配套服務“走出去”,建立“一帶一路”油氣合作新格局,包括建成“一帶一路”油氣“龍脈”,串起兩洋油氣“珍珠鏈”等;積極參與推動油氣能源金融衍生品發展和全球能源治理變革。
關鍵詞:戰略 海外油氣合作 借力助力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自提出以來,引起了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的參與和關注,尤其是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習主席的主旨演講以及隨后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下簡稱《愿景與行動》),更是將這一議題推向新一波熱潮。國內各個領域、各個區域、各個省份都不但高度關注,而且深入思考、積極謀劃,爭先恐后地付諸行動,希望抓住這次機遇豐富完善自己的發展戰略,帶動戰略實施,千方百計地提升自我。那么,集團公司海外油氣合作面對這一熱潮,有著什么樣的機遇、如何自覺地將這一國家戰略化為自己的行動,同樣需要思考和謀劃。
01
三重屬性看關系
01
弄清“一帶一路”給海外油氣合作帶來的機遇,需要先從兩者的屬性考察中分析兩者之間的緊密關系。
(一)油氣資源的競逐性與“一帶一路”的開放性、包容性相契合
油氣的競逐性主要是指油氣的戰略價值和使用價值使得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或大國集團之間競相爭奪,往往引起地緣政治緊張,甚至訴諸武力,導致戰爭,而且這種爭奪和緊張長遠看有加劇趨勢。在中東、北非、中亞、東南亞、中國的東海和南海等,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體現。可見,油氣資源就象灌入秤桿的水銀一樣,流向哪一頭就會讓那一頭的戰略分量翻倍地加重。油氣的競逐性是動力之一,將推動著“一帶一路”向前發展。“一帶一路”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體現在“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積極參與,基于但不限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求同存異、兼容并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等等。這種特性可包容油氣的競逐性,降低地區緊張局勢,起穩定器作用。可見兩者相互契合。
(二)油氣合作的先發性與“一帶一路”的全方位性相統一
中國油企“走出去”始于1993年,起步較早。幾大巨頭競相赴外,經過21年的發展,已經在海外具備了較大規模,2014年海外權益產量達到1.34億噸,其中中石油6519萬噸、中石化4073萬噸、中海油2200萬噸、其他公司1000萬噸;而且具備了較強的贏利能力。集團公司是其中的領跑者、大塊頭,這與國內其他行業、其他企業比起來是比較超前、比較領先的,具有先發性。這種扎實的步伐為國家更好地實施“走出去”戰略、為“一帶一路”的順利推進打下了較好的基礎。而“一帶一路”具有全方位性,體現在合作廣度(內容)的全方位、合作深度的全方位、合作方式的全方位(不加任何限定、不帶任何框框)、合作前景的全方位(無限)。這種全方位性為油氣深化合作搭起了廣闊的舞臺,二者相互統一。
(三)油氣合作拓展空間與“一帶一路”重點內容既包含又相互促進和補充
深化油氣合作、拓展合作空間既有傳統合作內容,如規模擴大、結構調整、效益提高等,又有新的合作內容的出現,如油氣金融的豐富、多邊合作平臺的搭建、多邊合作機制的形成、全球能源治理結構的變革和完善等。另一方面,《愿景與行動》提出:“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可見,油氣能源合作本身就是“一帶一路”的重點內容和重要抓手。不僅如此,“一帶一路”所聚焦的“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皆可為油氣合作空間拓展過程所借助,以“五通”促發展。因此,兩者又相互促進和補充。
02
三組數據看商機
02
不妨考察以下三組數據:
第一組:集團公司海外油氣資源權益儲量、作業產量、權益產量的75%以上處于“一帶一路”上。
第二組:我國進口油氣中,石油的71.5%、天然氣的96.1%來源于“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四大戰略通道輸入國內的油氣89.2%處于“一帶一路”上。
第三組:全球油氣資源探明儲量中,石油的58.7%、天然氣的82.4%處于“一帶一路”上,全球油氣富集帶最重要的一條恰恰分布于俄羅斯—中亞—中東—北非這一帶上;全球出口油氣中,石油的71.5%、天然氣的67%來源于“一帶一路”相關國家。
這三組數據說明:(1)“一帶一路”在我國能源安全中的地位重之又重;(2)“一帶一路”對集團公司的海外發展重之又重;(3)“一帶一路”讓集團公司深化油氣合作還有巨大的空間可以拓展。可見,“一帶一路”讓油氣合作商機無限。
無限商機體現在:(1)油氣合作空間巨大。“一帶一路”擁有的油氣資源、油氣出口能力占很大比例,有待我們去深化、去開拓:擴大油氣進口、尤其是陸上進口;大力加強油氣管道建設,強化陸上連通,開辟海上新航線;油氣上游業務海外合作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在效益優先前提下可力爭規模翻番;擴大工程技術、工程建設和物資裝備的進一步“走出去”,提高其海外市場占有率和海外份額;積極參與推動油氣能源金融衍生品發展,主動應對油氣定價話語權;搭建新的油氣合作平臺,推動和協助政府積極參與、變革全球能源治理等。借助“一帶一路”,經過10-2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實現我國油氣能源安全,油氣合作從被動、半被動應對向主動作為轉變。(2)解決瓶頸手段增多。企業自己單打獨斗時,“走出去”阻力重重,相當困難,“五通”給了我們很多寶貴的手段,一些手段帶有根本性,起提綱挈領作用,如與資源國的政策協調和規劃對接、提供外交支持、多渠道多用途提供融資手段、以融資促貿易和上游合作等。借助“一帶一路”,還可實現從一對一的單點合作、一對三(如中亞天然氣管道合作)的試點協作向一對多的整體協同轉變。(3)借助“一帶一路”深化油氣合作可延伸向全世界。《愿景與行動》明確提出,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包括但不限于沿線國家。這種開放式合作使“一帶一路”諸多便利讓油氣合作在全球范圍可以借助,沿線國家以外哪個國家參與“一帶一路”,“一帶一路”的便利條件就可以應用到那個國家,以促進油氣合作。由此,油氣深化合作就可以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向三個方向延伸:向北極延伸、向非洲中部西部南部延伸、向南北美洲延伸。北極油氣開發是未來的熱點,我們已經進入,未來可以借助“一帶一路”的便利,站穩腳跟、擴大規模,延伸到除俄羅斯以外的北極地區其他國家;非洲和美洲是我們的傳統合作區域,隨著“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擴大,未來可以將“一帶一路”的便利條件用到相關國家中,促進這兩個區域內油氣合作更好地深化和發展。
03
三處借力“一帶一路”
03
(一)借外交、諧政策
長期從事油氣合作的人都知道,在合作項目的商洽和執行過程中,國家的外交支持、當事兩國或多國政府的溝通協調和政策支持極為重要,也極為珍貴。在以往的合作歷程中,外交支持和政策支持也有過一些,尤其是對俄合作比較明顯,但其余大多數都是企業對企業之間的正常經貿合作,鮮有政府問津。《愿景與行動》將政策溝通列為“五通”之首,明確要“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可見政策支持的力度,也必可預見其效果。往后的合作,我們可以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通過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政府間周密詳細的規劃對接、富有成效的溝通協調,更加順利地推進合作項目進展。為此,我們要盡快制定“一帶一路”油氣合作詳細規劃,按國別找出合作障礙,列出政策支持需求清單,上報國家有關部門,爭取納入政策協調與規劃對接范圍。
(二)借金融、諧經貿
《愿景與行動》提出,“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這為油氣合作提供了諸多融資平臺。如俄羅斯亞馬爾項目,為分散風險,就可以引入絲路基金參與投資;中巴油氣管道建設融資,就可以從亞投行等新的專門金融機構貸款;沿線國家油氣項目收購并購,同樣可以便利地從這些金融機構融資等等。這些新的金融機構將成為加快油氣合作極好的促進器。
經貿合作的協調功能和機制也可以借助。《愿景與行動》提出,“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著力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商建自由貿易區;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創新貿易方式;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油氣合作也不例外,無論是上游投資還是油氣貿易,都應借助上述框架,除障礙、搭便利,促進油氣經貿順利快速發展。
(三)借通路、諧民心
《愿景與行動》提出,“推進國際骨干通道建設,提升道路通達水平;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范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絡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這些基礎設施和關鍵節點的連通都可為油氣合作所借助。通暢的國際道路、便利的運輸和通關、良好的航空基礎設施、高度的信息化水平等,為深化油氣合作所必要,也必將為油氣合作提供極大的便利。
《愿景與行動》還提出,“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愿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民心向背左右著油氣項目合作成敗,友好的社會氛圍對推動油氣合作非常有益,因此,油氣合作既要由企業主動培植資源國友好社會氛圍,又要借助政府的民心培養力量。“一帶一路”將民心相通作為重點合作內容之一,為油氣合作提供了很多可借助的項目,如可以將資源國員工的優秀子女納入國家鼓勵的留學生范圍,協助爭取獲得獎學金;協助和支持在資源國舉辦中國文化年、中國藝術節、中國電影節電視周等;將油氣科技合作納入國家間科技合作范圍,爭取政策支持等。
04
三方面助力“一帶一路”
04
集團公司海外油氣合作既是“一帶一路”的一份子,又是其中的先行者,因此不但要成為“一帶一路”的積極行動者,而且要為“一帶一路”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助其一臂之力。
(一)分國憂、立標桿
油氣能源的“國憂”有四條:一是能源安全保障存隱憂。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高達65.4%,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達36.6%;進出口油氣中,原油的93.5%、天然氣的47.4%通過海上運輸,而且其中的絕大部分要通過馬六甲海峽。二是全球能源治理結構和油氣定價體系不公正不合理,基本為歐美發達國家所把持。三是油氣能源企業“走出去”規模還需要擴大、效益還需要提高。四是國家對油氣能源企業“走出去”的監管體制和制度還需要優化和完善。基于此,我們油氣企業要在以下方面著力:一是加強和完善陸上通道建設,繼續修建油氣管道,開辟“北極航道”。二是持續堅持油氣合作“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大力度穩步“走出去”。三是積極為國家改變不公正不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結構和油氣定價體系獻計策、出力量、作貢獻。四是誠懇接受和積極配合國家完善油氣能源企業“走出去”的監管體制和制度。
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努力成為標桿。一是在資源國成為外國公司與資源國密切合作的標桿。講求互利雙贏,將股東利益和資源國利益都發揮到最大;依法納稅,依合同經營,依承諾履行資源國義務;搞好安全生產,注重環境保護,關注員工健康和發展;科學秩序開采,護好地下資源,注重可持續發展。二是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標桿。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為國分憂的標桿,快速回收投資并持續贏利的標桿,耕耘和平友好、遠播中國文化的標桿,內部控制好、員工素質高的標桿,夯實國家與資源國戰略關系、豐富“一帶一路”戰略內涵的標桿。
(二)攜兄弟、同輝煌
集團公司作為“走出去”的先行者,對海外合作多有積累:一是對所在國國情和合作環境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和切身體驗,二是積累了一定的對外合作經營管理經驗,三是積累了一定的人脈,四是培養了一批各個專業的人才。以往為努力增加資源國的中國元素,我們幫助過不少企業“走出去”。今后仍要一如既往、加大力度、熱情幫助,如介紹所在國國情和投資合作環境,幫助分析市場進入風險,力所能及地創造業務發展機會,介紹在當地經營管理經驗,幫助培訓和支持國際化人才,幫助協調所在國政府關系和當地社區關系,推動中國政府駐所在國機構建立中資企業交流、協調機制等。總之,對于兄弟企業,要有意識地帶其出國門,攜其入國際。分享經驗,共克艱難,取長補短,共同打造“一帶一路”輝煌。
(三)培植友誼、增強軟實力
做民間外交、公共外交的實踐者和表率。充分利用合資公司培訓預算,分批派遣當地優秀員工來華培訓,資助其子女來華留學,邀請資源國政府相關官員來華考察、交流、培訓等。搞好社區關系,支持社區發展,熱心社會公益。樹立國家形象,做到“油氣合作項目到哪里,國家的形象品牌就樹到哪里”;“石油人到哪里,高素質中國人的名片就遞到哪里”。從而使國家的軟實力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大幅度提高。
05
三大舉措永葆先發優勢
05
當今趕上“一帶一路”推進的大好時機,應一方面加強政策研究,既加強與各路、各方面戰略對接研究,又加強對資源國、資源區域的合作潛力、潛在問題和瓶頸等進行國別、域別研究。另一方面,組織編制推進“一帶一路”油氣合作的奮斗目標、實施方案、工作要點和合作項目清單等。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四大戰略通道
(1)在修建中亞天然氣管道、中俄東線西線天然氣管道中用好“一帶一路”便利條件。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已經開建,中俄天然氣東線即將開建、西線也可望近年開建,連通這幾條管道可充分利用“一帶一路”便利條件,如建設期間遇阻時請求政府政策協調,利用絲路基金等新的金融機構對俄羅斯等國相關項目的投資興趣或貸款支持積極參與境外段管道建設,促其早日通氣等。
(2)規劃修建中巴油氣管道。《愿景與行動》提出:“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要進一步推動合作,取得更大進展。”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提上日程,中巴油氣管道建設可納入其規劃,之后考慮將管道延伸到伊朗,然后視油源氣源和擬建的跨中亞原油管道經濟性比較后,確定擴大原油管輸規模的可能性和修建天然氣管道的可能性。
(3)遠期規劃修建跨中亞原油管道。油源主要是伊朗和土庫曼的石油,今后管道可向伊拉克等中東國家延伸。
(4)遠期規劃擴大中俄油氣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擴大中俄原油管輸規模;擴大中哈原油管輸規模,讓里海增產石油部分流向中國。同時,視國內市場需求情況增建中俄、中亞天然氣管道。
(5)開辟“北極航道”。因亞馬爾項目,集團公司有幸參與“北極航道”的開辟,目前正著手開展工作。要將參與開辟和擴大“北極航道”提高到戰略高度,力爭成功,不能失敗。“北極航道”既經濟合算、節約成本,又舒緩“馬六甲困局”。
(二)加快上游合作和配套服務“走出去”,建立“一帶一路”油氣合作新格局
(1)建成“一帶一路”油氣“龍脈”。從俄羅斯經中亞、中東到北非一帶,是全球最大的油氣富集帶,猶如中國文化中所說的“龍脈”,這四大區域分處龍頭、龍肩、龍腰、龍尾上。油氣合作要借“一帶一路”大好時機,將這條“龍脈”建成建好建健壯。這條“龍脈”囊括了五大戰略區中的三個,未來的著力點重中之重在龍頭和龍腰。俄羅斯資源基礎雄厚,中俄合作仍處于起步期,潛力巨大,是未來上游合作規模上產的主要來源地,貿易合作也有較大的擴大空間。中俄合作最終可望擁有“三個最”:成為我國油氣資源供應最大的基地;具有上游合作最大的潛力;這種貿易與實業并進、上游與下游一體、雙向進入的合作模式使合作最緊密。中東作為全球最大的油氣資源寶庫,隨著其在歐美地位的下降,其油氣合作政策將呈越來越開放的勢頭,未來上游合作進入的機會將進一步增多,而與我國的貿易份額將有所下降。龍肩部位比較厚實,中亞是我國油氣穩定供應的重要來源和上游合作最成熟的地區,未來深化上游合作和油氣貿易合作仍有一定的空間。環里海地區有合作機會;隨著土庫曼斯坦油氣領域的進一步開放,與土庫曼斯坦的上游合作比哈薩克斯坦潛力更大。龍尾相對比較靈活、比較活躍,不確定性更大一些,北非地區政治風險近年明顯增大,上游合作發展得好會有較大突破,發展不順的話可能突破小一些。
(2)串起兩洋油氣“珍珠鏈”。亞太“珍珠鏈”由印尼、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東帝汶等國串起,上游合作有一些機會,但勘探項目機會多一些,商業風險大一些。印度洋“珍珠鏈”由緬甸、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等國串起,上游合作以風險勘探和海上項目為主,是未來上產的主力軍之一。
上述兩點做好了的話,未來海外油氣合作權益產量增量的80-85%將來自“一帶一路”相關國家。
隨著越來越多的區域外國家加入“一帶一路”后,油氣深化合作同樣隨之延伸。在既有良好油氣合作基礎情況下,將“一帶一路”的便利條件應用到中非西非南非和美洲地區,從而很好地助推這兩個地區油氣合作深化發展,實現“一帶一路”油氣合作在五大戰略區基本覆蓋。
同時,伴隨著油氣合作投資項目的良好進展,相關配套技術服務業務在其帶動下也將得到快速發展,海外市場占有率和海外業務占比都可望大幅度提高,提前達到甚至超過中國石油建成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相關國際化指標要求。
(三)積極參與推動油氣能源金融衍生品發展和全球能源治理變革
(1)參與推動油氣能源金融衍生品發展
能源金融衍生品主要包括油氣現貨、期貨、金融產品合約、綠色金融等,應積極參與的工作有:
推動油氣期貨市場的建立并積極參與期貨交易。全球石油市場現有五大現貨市場(西北歐、地中海、加勒比海、新加坡、美國)和三大期貨市場(紐約商品交易所、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和東京工業品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量最大,其能源期貨和期權交易量占三大交易所總量的一半以上,其交易的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不僅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貨,而且是全球石油市場最重要的定價基準之一;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以其只占世界總產量0.4%的布倫特(BRENT)原油(也是全球石油市場定價基準之一)決定著全球60%石油的價格[1]。中國是世界上第四大石油生產國和最大的油氣消費國,卻對國際油氣交易價格毫無話語權,隨著國內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在中國境內建立原油和天然氣期貨市場、爭取油氣國際定價話語權、進而影響亞洲能源金融體系,顯得越來越必要,越來越迫切,這一點也越來越為業內有識之士所認識。可見,中國原油和天然氣期貨市場將呼之欲出,需提前做好應對準備,深入研究,提前策劃,積極推動這一進程;充分抓住機遇,從定價主動權要效益,從國內期貨交易要效益。
助推人民幣國際化,加快“去美元化”進程。油氣企業在這一進程中可開展的工作,一是在基本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地在油氣貿易、技術服務貿易和投資回收等業務中采用人民幣結算;二是在使用中方融資中盡可能地促使雙方就融資本身和相關業務結算支付中采用人民幣結算。
在國際融資中積極應對綠色金融風險。綠色金融 指金融機構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政策,在投融資決策中充分考慮潛在的環境影響,把與環境條件相關的潛在的回報、風險和成本都融入金融機構日常業務中,在金融經營活動中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環境污染的治理,通過對社會經濟資源的引導,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油氣合作國際融資需要充分考慮這一因素,避免因疏忽綠色金融風險或對該風險估計不足造成巨額經濟損失。
(2)積極推動和參與全球能源治理變革
當前,全球能源治理組織有:國際能源署(IEA)、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天然氣輸出國論壇(GECF)、《能源憲章》條約(ECT)、國際能源論壇(IEF)、聯合國框架下的發展議程與世界銀行為中心的能源扶貧與能力建設機制(UN/WB)等。它們之間構成了一個具全球影響的不對稱三角結構[2](見下圖)。由美歐發達消費國主導的IEA居于不對稱三角結構的主導地位,其次是OPEC 和GECF,最弱的是代表能源“貧困”的發展中國家利益的UN/WB。ECT、IEF 和WTO(世貿組織)是溝通三者尤其是前兩者的橋梁,其上方有G20/G8,下方有大量的地區性/領域性機制(如歐盟的戰略石油儲備體系、亞太經合組織的能源對話機制以及北美的自由貿易協定等)以及各類能源環境類跨國倡議網絡(transnational advocacy networks)。中國參與全球能源治理非常有限,僅是IEA的觀察員,沒有加入其戰略石油儲備體系;也只是能源憲章組織的觀察員,合作僅限于信息交流和人員互訪;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成員國,積極參與其能源工作組的工作,也倡議開展了低碳示范城市項目;還加入了國際能源論壇和世界能源理事會等國際組織,但沒有開展實質性的合作。在這一傳統治理體系中,中國一是話語權微弱;二是可能被與能源治理相關的新興的氣候變化防治體系所困住,中國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及其后歷次大會上的被動處境就是例證。因此,需要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利用“一帶一路”契機,搭建新的能源對話和合作平臺,建立新的油氣能源多邊治理或協調組織,以反映最大能源消費國的利益訴求,整合生產國、消費國和過境國合作機制;同時要防備發達國家設置的“碳排放陷阱”。從而促進“一帶一路”油氣合作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