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中國石化銷售上海石油分公司透露,上海石油已在配合上海市相關規劃建設加氫站,首批就有11座,主要位于嘉定區。根據此前公示的嘉定區加氫站布局與選址專項規劃,到2025年嘉定總計擁有15座加氫站。其中,上海石油承擔了11座加氫站的建設任務,后續還可能根據需要進一步增加。
從去年開始,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化”)加快氫能布局,籌備成立氫能公司,并加速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加氫站的建設,成為打造氫能供應體系的一支“主力軍”。
大勢所趨產業布局加速
5月20日,中國石化《2019年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中國石化集團董事長張玉卓在致辭中指出,2019年,中國石化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加快布局氫能產業,建成國內首座油氫合建站,優先供應氫能源。
記者了解到,2019年是中國石化發展氫能產業的重要一年。早在去年3月4日,中國石化就宣布已開始布局氫能產業,并對氫燃料電池也做了相關的研究。2019年7月1日,國內首座油氫合建站――中國石化佛山樟坑油氫合建站正式在廣東佛山建成,它也是全國首座集油、氫、電能源供給及連鎖便利服務于一體的新型網點,日加氫能力達到500千克,主要服務于周邊使用氫燃料的公交及物流運輸車隊。
隨后,中國石化又分別在浙江嘉興和上海建成當地首批集加油、加氫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能源供應站。《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石化采用“油氫電一體化”新模式,在現有加油站基礎上配建加氫站,正在啟動建設加氫站項目5個。
今年以來,中國石化繼續大舉進軍氫能領域。今年3月,與北汽福田、機場巴士、億華通簽約,共推北京機場氫能交通;4月,中石化百億級氫能項目落戶廣州,與湖南核電簽約11億元氫能產業合作協議,建設國內首座液氫工廠;5月,與河南新鄉市政府簽約,攜手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天津石化10萬標立/時天然氣制氫裝置順利中交……
5月28日,中國石化宣布,其廣東石油分公司聯手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打造氫能汽車應用發展基礎設施先行區域的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重點規劃在該區新建20座以上集加氫、加油、充電、非油、光伏發電等“五位一體”綜合能源銷售站,預計系列項目營收將超100億元。一系列動作表明,這家全球油氣巨頭發展氫能的步伐正日漸加快。
“我們認為氫能發展是大勢所趨。”中國石化新興業務研究與規劃專家邢璐此前曾表示,近年來,隨著燃料電池技術發展和成本下降,氫能作為清潔替代能源日益受到關注,并在交通領域率先取得應用突破。可再生能源規模快速增長和成本下降,使清潔、經濟的氫源成為可能,也為氫能發揮大規模、長周期儲能優勢提供了巨大空間,這是此輪氫能發展熱潮不同于以往的最大驅動力。
整合優勢打造供應系統
《報告》指出,中國石化在加氫站、制氫技術、氫燃料電池、儲氫材料等多個領域開展了工作。據邢璐介紹,成立于2018年7月的中國石化資本公司圍繞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和氫能經濟生態圈儲備了多個項目,并在2019年7月底成為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第二大股東(持股21%),在燃料電池產業鏈布局。
不過,由于具有豐富的氫氣生產和利用經驗,擁有全球第二大交通能源基礎設施網絡,并在催化劑、新材料、設計檢測等方面具備氫能相關基礎,中國石化在氫能供應環節的布局有著更為明顯的優勢。中國石化是國內最大的氫能源供應商之一,根據《報告》,中國石化目前擁有制氫能力約300萬噸/年,同時,該公司在全國擁有超過3萬座加油站,具有在中東部人口稠密地區布局加氫站網絡的天然優勢。
基于自身優勢,打造氫能供應系統正是中國石化發展氫能的主要方向。早在2017年12月,中國石化涉足氫能伊始,就與佛山市、云浮市簽署加氫加油合建站項目協議,擬在原有加油站基礎上增設加氫功能,合建為加氫加油合建站。當前,中國石化正在探索加氫站與加油站、加氣站合建模式,利用已有基礎設施進行加氫站整體規劃和安全集約管理。
去年11月6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共同見證下,中國石化與法國液化空氣集團(以下簡稱“法液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合作備忘錄。中國石化籌備成立氫能公司,從事氫能技術研發及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并引入國際領先的氫能企業法液空作為戰略投資者,聯合打造氫能產業鏈和氫能經濟生態圈。
據記者了解,中國石化氫能公司將依托集團公司強大的制氫能力和移動能源供給網絡,整合內外部資源,攜手國內外一流的合作伙伴,積極布局國內加氫站建設,打造氫能“制—儲—運—加”一體化供應鏈,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和氫能產業商業化。
立足全局謀劃長遠變革
中國石化當前在氫能領域布局的加速,是我國國家戰略下新興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在邢璐看來,我國氫能發展正在進入前景廣闊的新階段。她表示,“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消費國和碳排放國,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國,發展氫能對落實能源革命、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意義重大。”
記者了解到,2017年以來,國家相關部委密集出臺政策引導并鼓勵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技術的開發和發展,加速了氫能產業化進程,現已初步形成以交通應用為主的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鏈。不過,目前我國氫能產業鏈諸多環節和國際領先水平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關鍵材料和核心技術尚未自主。
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集團齊魯石化公司總經理韓峰指出,當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需引起重視。如核心技術空心化,燃料電池催化劑等關鍵材料核心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產業發展出現一定“虛火”現象,多地競相出臺氫能地方產業政策,初步統計全國范圍內規劃的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園多達幾十個,在關鍵技術沒有突破、瓶頸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各地一哄而上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從發展思路上看,我們認為氫能產業發展需要謀劃全局。”邢璐表示,氫能產業是一個系統工程,橫跨能源、材料、裝備制造等多個領域,能有效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并催生新產業鏈,對促進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未來能源技術變革和能源產業競爭的重要領域,需要立足全局,謀劃長遠。
邢璐認為,氫能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充分利用國內外科技和創新資源,加大開放合作,通過自主創新與聯合創新相結合,長優勢、補短板,為產業提供持續發展動力,最終實現“氫”科技與低碳經濟的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在她看來,“這正是中國石化作為能源化工央企發展氫能的責任所在。”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