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迷住了這座城,這座城也戀上了“氫”……
6月初的張家口,天朗氣清,萬物繁茂,恰如此間正欣欣向榮的氫能產業。一場以氫能推動的能源變革與創新大戲,正在這座塞北名城悄然上演。
6月3日,河北省首座正式商業化運營固定加氫站——張家口緯三路加氫站開工建設,這標志著張家口氫能保障供應體系一期工程正式邁入建設階段,也標志著張家口市氫能源基礎設施網絡的建設速度不斷加快。
記者了解到,氫能產業是張家口市新能源產業發展重要戰略布局。“近年來,我市把握籌辦舉辦冬奧會的獨特優勢,高標準發展氫能產業,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張家口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政策支撐、規劃引領、項目帶動、科技創新、應用示范,張家口目前是國內氫能生態建設較為完善的城市,氫能已成為這座城市一張新的名片。
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自2015年7月張家口市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以來,依托豐富的風、光資源,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的建設成果備受矚目?;诨I辦冬奧會的需要以及相關產業的良好前景,氫能開發利用也日益受到該市的重視,產業布局逐漸提上日程。
記者從張家口市發改委了解到,該市已建立較為完善的氫能政策保障體系。2019年6月12日,《氫能張家口建設規劃(2019-2035年)》發布,提出將氫能產業發展成為張家口市的重要支柱產業,到2021年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氫能城市,到2035年建成國際知名的“氫能之都”。
隨后,張家口市又配套出臺了《氫能張家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張家口市加氫、制氫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實施意見》《張家口市氫能產業安全監督和管理辦法》《張家口氫能保障供應體系一期工程建設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與此同時,張家口市還先行先試,抓緊研究制定相關標準體系,為氫能產業發展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支撐體系。
“為支持氫能產業發展,我市出臺了《張家口市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十條措施》,對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標準制定和檢測認證服務、技術成果轉化、氫能裝備制造、氫能示范應用、項目用地、氫能企業落地、加氫站建設等方面給予財政補貼。”據張家口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2019年,該市已投入5.6億元,用于支持氫能產業發展和研究應用。
此外,為搶占創新引領制高點,2019年2月27日,張家口市創建了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成立了國創氫能產業創新聯盟,2019年年底獲批省級氫能產業創新中心,在冬奧會氫能示范運營保障、氫能產業標準體系研究、燃料電池等核心技術攻關等領域開展研發創新,總投資達38.55億元。
資源優勢得天獨厚
張家口擁有豐富的風、光資源,為發展氫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制氫優勢。記者了解到,張家口域內風能資源規劃可開發容量2400萬千瓦,具備建設世界級大型風電場的良好條件。
今年6月4日,隨著康保華電臥虎石風電場項目92號風機成功完成吊裝,張家口市風電裝機容量累計突破了千萬千瓦,達到1000.055萬千瓦。該市也成為繼新疆哈密市風電裝機容量累計突破千萬千瓦后,全國第二個突破千萬千瓦的風電大市。
據悉,基于風電發展先天優勢,張家口市大力發展風電制氫產業。早在2018年就實施了沽源風電制氫、海珀爾清潔產業示范園等一批項目,并加快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廠建設,構建了區縣鎮全覆蓋的加氫站網絡體系。如,海珀爾制氫廠二期完工后,年產氫量可達6000噸,能滿足2000臺燃料電池大巴用氫需求。
“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氫是唯一符合‘零碳、綠色’要求的發展路徑。”上述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張家口風能、太陽能可開發量達7000萬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1501萬千瓦。豐富的可再生能源不僅為電解水制氫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保障,而且有利于打造可推廣、可復制的零碳制氫與氫能產業發展協同互補的創新發展模式。
另外,張家口還擁有重大的發展機遇和獨特的區位優勢。該市地處京冀晉蒙四省交界,市區距北京市中心僅180公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橋頭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定位決定了張家口已經成為國內可再生能源發電輸出條件最好的城市之一。“我市氫能產業發展對于保障京津冀能源供應,推進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更為重大。”上述負責人表示。
當前,張家口正面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籌辦舉辦2022年冬奧會、建設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成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等重大歷史發展機遇。特別是作為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城市,通過建設氫能示范城市,將為冬奧會提供“綠色能源”“綠色交通”。
“氫能之都”初步成型
“當前,張家口市‘氫能之都’已初步成型。”張家口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望山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氫能裝備研發制造基地、空港經濟開發區氫燃料電池研發制造基地和南山園區氫燃料電池汽車整車生產基地為牽引,張家口正在全面布局氫能生產、儲運、加注、應用、示范、創新和研發等全產業鏈發展。
作為可再生能源消納的新途徑,張家口市正在逐步健全氫能產業鏈。來自張家口市發改委的消息稱,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車用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正在張家口穩步推進,加氫站建設步伐也不斷加快。2017年,該市建成了全國日加氫量最大的創壩加氫站,已累計加氫530噸,日均890公斤,日加氫量最高達1.9噸。2022年冬奧會期間,張家口運行氫燃料電池汽車將達到2000輛,實現氫氣產能1萬噸/年,建成16座加氫站,包括2座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70MPa加氫站。今年將完成10座加氫站的建設和運營。
目前,張家口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效益也逐步顯現。截至2019年底,張家口已經推廣使用174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是全球最大的燃料電池汽車公交示范運行城市。其中,裝載國產電堆的車輛累計行駛1100萬公里,單車日均運營里程215公里。今年還將新購置氫燃料電池公交車200輛,并拓展在環衛車、物流車、重卡等領域的示范應用。
記者了解到,張家口市著力打造“氫能之都”,得到了外界的高度關注與認可。2019年,全球環境基金(GEF)、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科技部聯合授予張家口市“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示范城市”稱號。今年5月,《中國氫能城市競爭力30強榜單》正式發布,張家口市成功入選并位列榜單第五。
3月31日,河北省發改委印發了《河北省2020年氫能產業重點項目清單(第一批)》,清單涵蓋了制氫、氫能裝備、加氫站、燃料電池、整車生產、應用示范、技術研究的氫能全產業鏈條,總投資約87億元。列入清單的43個重點項目中,有21個在張家口市展開,總投資額約63.89億元,大多規劃在2020年~2021年建成。未來,隨著一批新項目的落地,張家口“氫能之都”的建設步伐將邁上新的臺階。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