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xicheji.com-天天日天天舔,亚洲成年av免费看,99久热这里有精品免费,亚洲经典精品,97无码超碰中文字幕,成人AV中文字幕,亚洲风情在线观看,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這家養魚的光伏巨頭暴跌750億

2021-03-05 08:29:52 市界

1984年,柳傳志創辦聯想,剛剛畢業的張近東進了一家國企,張瑞敏在青島接管了家瀕臨倒閉的工廠,一個叫劉漢元的眉山青年,開始養魚創業。

養魚是他的專業,但實際操練起來,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一天24小時,每6小時就要給魚兒投喂一次,每次讓它們吃七八分飽,不能餓到,也不能撐到。這需要耐心和毅力,也需要細心和技巧。

劉漢元在做一種網箱養魚的試驗,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全家人手工制作魚飼料,輪番熬夜投喂。

這成為他事業的起點。此后,這個出身農村的青年建立起農業龍頭企業通威,通威又忽然跨界光伏,獨創了“一邊養魚一邊發電”的特色發展道路——漁光一體。

魚飼料成就了通威的過去,光伏則寄寓通威的未來。過去一年,光伏板塊大熱,通威股價一度上漲超過230%,成為A股第二家市值超2000億的光伏巨頭。

然而自2月18日以來,其股價忽然持續下跌,相比此前55.5元的高點,跌幅高達30%,市值蒸發750億。

這與光伏板塊股價整體遇挫有關,但唯有通威在3月3日、4日連續觸及跌停,這不免引起部分投資者的疑慮:跨界的通威,能否與持續專注于光伏的龍頭相媲美?

01 意外成就的養魚能手

在成為光伏巨頭前,通威的身份是農業產業化龍頭、全球主要水產飼料生產企業。

2004年,通威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主營業務為生產、銷售飼料及飼料添加劑。在飼料加工行業,尤其在水產飼料領域,通威居于市場領先地位,連續六年保持全國水產飼料銷量第一。

通威掌舵者劉漢元一手造就了通威的發展脈絡。

天府之國成都平原土地肥沃,物質富饒。伺候好土地,便可安居樂業。1964年,劉漢元出生于眉山,祖輩務農。

作為蘇軾老鄉,劉漢元自幼聰慧。4年讀完小學,2年讀完初中。13歲讀中專,本來志愿是電子類,卻莫名其妙考進了四川水產學校,學了淡水養殖。

專業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但劉漢元把養魚技術學得很扎實,畢業后做起了水產技術員的工作。

 劉漢元

改革開放后,四川出臺政策鼓勵人們爭當萬元戶。樂山出現5個養魚的“萬元戶”,政府準備表彰,相關部門安排劉漢元與同事去實地審查,看看他們是否真像上報材料中說的養了那么多魚。

一番審查,萬元戶的成功讓兩人震驚:萬元戶的業績沒有造假,但養魚技術遠遠不如自己!

“我們用技術幫助他們,一年下來他們純利潤超過萬元。我們這些當老師的手把手教會了他們,一個月收入才38.5元,干一年才幾百塊錢!”

這種差距刺激了劉漢元的神經,同時,一些先進國家用一立方米養出上百公斤魚的事例,也激發了他的好奇心與積極性:“為什么我們不自己養魚?”

每個人都有過不甘當下狀況的沖動和靈光一閃的想法,但真正付諸行動并堅持下去的寥寥無幾。劉漢元不僅動了心思,還走上了邊工作邊創業的道路。

1984年10月25日,劉漢元體驗到生平第一次萬眾矚目的感覺。七個月前,他將大約3800尾鯉魚苗投入到一只廢棄鋼管組成的網箱中,開始了金屬網箱流水養魚試驗,現在到了成果驗收的階段。

水電局、計經委等政府部門人員,以及《四川日報》等媒體記者都參加了劉漢元的試驗驗收。在頂部面積64平方米的網箱里,共捕撈出2781斤魚,平均每立方米水體產魚37.87斤。考慮投入餌料計算,每3.22斤餌料便能長一斤魚,折合畝產達到2.53萬斤。

當時全四川最高產量一畝不到2萬斤,劉漢元發明的“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一舉創下四川養魚史上新的高產紀錄。

這種技術發明本可以成為劉漢元事業的根基,但實際上,劉漢元的成功來自于對這種發明的放棄。

養魚試驗成功后,劉漢元被眉山縣授予“科學養魚能手”稱號,其發明的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被列入農業部“星火計劃”,向全國推廣。但劉漢元緊接著的動作,是快速轉型,辦企業做起了飼料生意。

主要原因是,網箱流水養魚技術推廣開來,激發了農戶養魚熱情。如果繼續單純做養魚生意,劉漢元自己未必能保持領先,倒不如切入產業鏈上游,專注魚飼料的大規模生產和銷售,穩穩地賺養殖戶們的錢。

 錯落有致的網箱養魚基地

由此可見劉漢元商業頭腦之靈活。后來通威介入光伏產業,也是在產業鏈上游占據優勢地位。不管下游競爭如何激烈,都脫離不了對上游的依賴。

1995年12月8日,通威飼料有限公司由通威集團和劉定全、管亞偉等七人共同出資成立,其中通威集團由劉漢元持股80%。

通威飼料正是通威股份的前身。在2016年之前,通威股份主要經營農產品業務,水產飼料是唯一核心產品和主要利潤來源。

在2015年,通威股份營收140.79億,同比下滑8.6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1億,同比增長僅0.56%。

而在2016年,通威集團將光伏業務包裝進上市公司后,通威股份當年營收達208.84億元,實現凈利潤10.25億元。

可以預見,通威未來的想象力,要靠光伏業務支撐。

02 一邊養魚一邊發電

通威的光伏之路,從產業上游的多晶硅開始。

2004年9月,主做飼料的通威股份上市半年后,同樣生產飼料的巨星集團董事長唐光躍找上門來,希望劉漢元投資他的一個氯堿化工項目。

氯堿化工是與石油化工、煤炭化工等并列的幾大化工板塊之一,可以用來生產PVC(聚氯乙烯)。

當時,隨著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相關建材和裝飾材料都需要的PVC價格飆升,達到每噸9000到10000元的高位。

唐光躍上馬了一個10萬噸產能的PVC項目——永祥樹脂有限公司。因為資金跟不上,需要尋求合作。

劉漢元本也留意到了氯堿化工市場。因此兩人一拍即合,通威股份受讓了永祥樹脂50%的股份,并用其管理方式和理念對永祥進行改造。后來,劉漢元進一步實現了對永祥的控股。

通威自此邁出了多元化發展的關鍵一步。不過,劉漢元看上的不僅是PVC,還有光伏。

氯堿化工的下游產品三氯氫硅,正是生產多晶硅的主要原料。而多晶硅,是光伏產業的基礎。

新世紀之初,歐洲在新能源技術開發與應用方面逐漸成熟,光伏發展在歐洲被重視起來。

2004年,德國政府頒布《新能源法》,對光伏發電進行電價補貼,光伏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當年底,德國超越日本,成為“多晶硅光伏發電”第一大國。而后許多國家紛紛效仿德國,全球光伏行業迎來井噴式發展。

作為太陽能電池和半導體器件生產中的主要材料來源,全球多晶硅價格隨之一路攀升。

劉漢元注意到了光伏的機會。根據他的設想,手握三氯氫硅原料,在合適的時候大舉進入多晶硅生產領域,會比別人更容易。

2006年12月,劉漢元宣布“全力以赴進軍多晶硅產業”。2007年5月,通威集團與樂山市人民政府簽署10000噸多晶硅項目投資協議。2008年9月19日,永祥多晶硅正式投產。

新入牌桌者必然要有自己長處,成本控制,就是通威一大優勢。在以往生產多晶硅的方法中,生產1噸多晶硅,會同時產生10噸左右的四氯化硅。

四氯化硅有毒,需建設新的設備來處理才能排放,這大大增加多晶硅的生產成本。通威的技術可將副產物回收再利用,使生產中的用電量、三氯氫硅的消耗都大幅降低。整體效果上,降低一半成本。

但意外的是,大環境忽然有了變化。

2008年9月金融危機爆發,光伏行業受到影響,德國、西班牙、日本等主要市場萎縮,多晶硅需求驟降,價格從每噸330萬元一路下挫至每噸30萬元到40萬元。

永祥二期3000噸工程被迫停滯,劉漢元的光伏構想受挫。

禍不單行,金融危機之后的2011年,美國啟動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反傾銷、反補貼)。2012年,歐盟也針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板、光伏電池以及其他光伏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

歐洲占據中國光伏出口額的70%以上,影響立竿見影。2011年中國光伏企業數為262家,2012年縮減至112家。

國內龍頭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的財務風險暴露,相繼破產重組。

不過,劉漢元并未就此放棄。在全球能源危機和環保問題的嚴峻挑戰下,發展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是各國必由之路,太陽能是最佳選擇之一。因此,光伏產業的崛起邏輯并未改變。

深思熟慮后,劉漢元決心在光伏領域進行產業鏈垂直一體化延伸,進一步拓展中下游業務。

被網紅丁真帶火的理塘,是劉漢元看中的地方。2011年,通威集團在理塘投資870萬元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正式運行。同在2011年,通威在新疆的"太陽能光伏一體化項目"啟動,計劃總投資額260億元。

2013年,通威集團以8.7億價格接盤合肥賽維LDK,改名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填補電池片領域空白。2014年,通威旗下光伏終端業務投資平臺通威新能源成立。

至此,通威集團形成了永祥股份(光伏上游)、通威新能源(光伏下游)和通威太陽能(光伏中游)的光伏產業鏈格局,它們相互聯系,彼此支撐。而這些業務,之后都注入到上市公司通威股份。

光伏業務的成長性高過農業,而且利潤率更高。光大證券報告指出,光伏板塊業務在通威主營利潤中的占比連續多年穩定在 50%以上。

雖然起步于“養魚”,但光伏板塊已成為通威未來的希望。

更神奇的是,通威不僅是單純從農業跨界,它還將新舊業務做了有機融合,走出了一條特色的光伏發展之路——“漁光一體”。

“漁光一體”借鑒了國外“池塘水面光伏”模式,通威股份首席水產專家吳宗文曾向《科技日報》闡述這種模式的優越性:

“夏天水溫升高,魚會停止生長,光伏發電板對水面的遮擋可有效抑制水溫。而水產養殖中,人工增氧會消耗不少電力,光伏發電不僅能反哺增氧機消耗的電能,還可給養殖戶帶來一筆不菲的發電收入。”

據吳宗文分析,對光伏電站來說,當溫度大于28攝氏度時,每增加一度,光伏發電量就降低3.2‰。而水的比熱容大于陸地,可有效吸收空氣中的熱量,水面上溫度升高的幅度低于陸地,更有利于光伏發電板保持高效率。

此外,水面光伏電站還可以避免火災、動物啃咬電纜等潛在風險。

把光伏和農業這兩個會占用大量土地資源的產業相結合,水面上發電,水面下養魚,“漁光一體”實現了空間上的立體復用,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

借力光伏業務,通威股份實現了業績的高速增長。

不過,光伏行業并不簡單,伴隨機遇的還有風險。2021年3月3日,通威忽遇暴擊,股價一日蒸發將近170億。

03 擁硅未必能稱王

全球處在缺硅狀態。

《巴黎協定》定下了一個長期目標:要將全球平均氣溫相比工業化前水平的增幅限制在遠低于2°C。

為實現這個目標,在未來30年,要大發展光伏與風電。

光伏與風電項目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向市界指出,2021年的光伏市場,會在2020年光伏平價上網預熱市場的基礎上更加火熱。“碳中和”、“碳達峰”帶來的碳交易市場機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根據首創證券報告,包括通威股份、新特能源等在內的五大硅料巨頭,已簽出86.73萬噸硅料的長單。不過,長單的簽訂只是供應量的保證,并不意味著價格的鎖定,已簽訂長單的下游硅片企業仍需按月商定采購價格。

這意味著,硅料價格大概率會節節攀升。誰掌握的硅料產能越大,顯然得到的好處也就越多。

截至2019年底,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多晶硅料產能高達8萬噸。根據中國硅業分會數據,通威股份產能占比 18%,躋身行業第一梯隊。

這是通威被普遍看好的重要原因。然而3月3日,通威股份忽然暴跌,即便尾盤快速拉升,下跌幅度依然接近8%。

一種猜測認為,這與對手的一封公告有關。此前在2月28日,保利協鑫能源發布了擴產公告,其全資附屬公司江蘇中能與無錫上機簽訂戰略合作,將共同投資180億元,建設30萬噸顆粒硅的研發及生產項目。

顆粒硅技術對比目前市場主流的改良西門子法,具備低耗能、連續生產的優勢,有望成為下一代光伏硅料技術。

在時下的硅料巨頭中,通威股份的成本最低。一旦保利協鑫能源顆粒硅技術成熟并大規模商業化,對通威股份而言,無疑是一種威脅。

同在3月3日,對比通威股份大跌,保利協鑫能源股價上漲9.49%。

對于市場的疑慮,當晚通威股份人士向證券時報回應稱,顆粒硅對公司沒有影響。

但即便如此,通威仍不能高枕無憂。

在通威光伏業務中,營收和利潤貢獻最多的是太陽能電池及組件。2019年,通威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產品貢獻營收122.71億元,比其他兩項之和還高(高純晶硅及化工貢獻營收51.79億,光伏發電貢獻營收10.93億)。

但營收最多的業務,毛利率最低。

據光大證券統計,通威近4年多晶硅及化工業務平均毛利率為 34.77%,光伏發電業務平均毛利率為 47.84%,而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業務的平均毛利率僅19.57%。

雖然光伏承載了通威的未來,錢賺得卻并不容易。3月4日,光伏板塊大跌,通威跌停收盤。

實際回顧通威的發展,這家從水產飼料起家的巨頭,已經實現了出人意料的成長,然而光伏的產業環境遠比水產飼料復雜。今后它能否一直如其名字所說,“通力合作,威力無窮”,仍需謹慎對待。

參考資料:《財富之上:劉漢元和他的商業哲學》

(作者|李楠 編輯|李曙光)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通威,漁光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