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補貼在路上了。
3月13日,工信部公示了2019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終審情況。審核信息顯示,2019年企業申報補貼的417530輛新能源汽車,核定后應補助資金136.96億元,本次擬發放32.96億。
如公示無異議通過,比亞迪將以超過43億元的核定應補助金額,成為此次收取政策“紅包”最多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
值得注意的是,因“不滿足申報數量要求、不符合行駛里程數要求、未按有關要求上傳運行數據或現場核查不通過”等原因,有部分新能源汽車沒有通過審核。上汽大眾、江鈴控股等2019年的核定補貼均為零。
同時,工信部還對2016-2018年度申訴車輛復審情況進行了公示,分別將最終核定補助資金34萬元、1.35億元和7.43億元。
比亞迪逾43億得最大紅包
和往年類似,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主要獲益者仍是比亞迪、北汽、宇通、上汽、吉利等傳統自主品牌。
比亞迪以43.58億元,成為當年應補助資金最多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品牌,該筆資金包括2家比亞迪系的主機廠: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和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工信部
緊隨比亞迪之后的是北汽集團,2019年應補助資金17.11億元,包括3家北汽系車企: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應補助資金分別為9.59億元和7.83億元。
獲得當年補貼最多的新能源商用車企業是宇通客車,應補助資金為14.5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公示的幾家合資企業,如上汽大眾、長安福特,因“現場核查不通過、根據核算情況扣減部分資金”原因未能獲得補貼。
車型被核減,理由是啥?
和往年類似,并不是所有申報補貼的新能源汽車,都能審核通過。
2019年申報車輛被核減的主要原因包括:不滿足申報數量要求、不符合行駛里程數要求、未按有關要求上傳運行數據、驅動電機額定功率與推薦目錄參數不一致或現場核查不通過等。
如上文所說,上汽大眾等企業新能源汽車被核減原因都是“現場核查不通過”。
不符合行駛里程數要求和未按有關要求上傳運行數據,也是部分新能源車型被核減的原因。負責新能源汽車數據上次和里程數據核定的是國家監管平臺,該平臺在補貼審核中的作用再次凸顯。
補貼申請車輛被核減的部分原因
此外,“不滿足申報數量要求”也成為部分新能源車型被卡在補貼門外的依據。
根據2020年4月23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從2020年起,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企業單次申報清算車輛數量應分別達到10000輛、1000輛。
雖然2019年的補貼公示沒有明確“不滿足申報數量要求”具體指多少,但我們推測,“10000輛和1000輛”的要求很可能提前執行了。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也向《電動汽車觀察家》反映,2019年確實因為沒有達到數量要求而無法申報。
截至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的主要獲得者仍是傳統自主品牌。不過,2020年新能源汽車,特別是乘用車市場的巨大變局,可能昭示著,自主品牌獨攬天下的情形要成為歷史了。
特別是2019年底,特斯拉上海工廠開始投產,因此沒有上榜當年的補貼名單。但2020年,作為中國最暢銷的電動汽車,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能幫特斯拉拿到多少政府補貼,值得關注。
另外,北汽、江淮、長安等傳統新能源主流車企在2020年的市場表現不佳,勢必也會影響其補貼獲得額度。先是失掉了用戶,再要失掉政府給的“紅包”,這些自主品牌的處境將更加嚴峻。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