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約風電行業30年的“卡脖子”難題解決了!
軸承鋼,被譽為“鋼中之王”, 也是軸承的鋼鐵“關節”,廣泛應用于風力發動機、盾構機、高鐵、飛機等,是生產難度最大、產品質量要求最嚴、檢驗項目最多的特種鋼之一,曾被發達國家長期壟斷。近兩年,隨著科研能力的提升,國產高端軸承鋼打破了技術壁壘,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
國產16兆瓦風電主軸軸承下線,打破外企壟斷
作為全球最大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中國風電機組零部件及整機產量已經占據了全球50%以上的市場份額。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卻擺在中國人面前,那就是風電的關鍵零部件長期依賴進口。
主軸軸承是風力發電機的核心部件,素有風機“心臟”之稱,是發電機和輪轂的核心連接傳動件,由于技術壁壘高、國產化率較低,國內市場曾長期被外國企業壟斷。
2022年,一個好消息從洛陽的一家老牌軸承企業傳出,他們制造的國內首套16兆瓦風電主軸軸承,結束了我國不能研發制造此類高端產品的歷史,標志著我國風電行業近30年關鍵零部件“卡脖子”難題迎刃而解。
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鄭紅威:這次的主軸軸承尺寸也比較大,外徑達到了3米2,這種產品以前都是被世界八大軸承集團所壟斷,國內企業研究的占比較小,16兆瓦軸承的研制成功,使國內風電主軸軸承從跟跑到并跑的過程。同時這個軸承研制成功以后,對國內風機避免受制于人,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風電產業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的風電機組配套軸承作為核心關鍵零部件,其自主、安全、可控是關系產業安全、國家經濟安全的大事。
主軸軸承的基礎原材料就是軸承鋼。作為鋼鐵生產業中要求最為嚴格的鋼種,軸承鋼需要“高純凈度”和“高均勻性”,并將鋼中含氧量控制在較低水平,這一直是我國鋼鐵企業面臨的難題。江蘇江陰一家企業經過多年研發,鋼水的夾雜物指數達到2.0以下,和普通軸承鋼相比,純凈度提高了兩到三倍,價格比普通軸承鋼高出20%,比普通鋼鐵高出一倍。目前,他們的軸承鋼已出口德國、法國、日本等18個國家和地區。
除了鋼鐵企業在為提升國產軸承鋼品質而努力,鋼鐵研究總院的專家們也在成分、工藝上不斷創新,以降低軸承鋼夾雜物,優化鋼鐵成分,并正在致力于將他們的研究成果產業化。
我國是鋼鐵大國,產量穩居全球第一,但品種質量差距不容忽視。目前,我國22大類鋼鐵產品中有17類自給率超過100%。從我國進口鋼材來看,仍有約20%比重尚未實現完全自主可控。鋼鐵研究總院為此開發出一套數字化系統,輔助研發新材料,未來將對外開放,幫助鋼鐵企業、材料企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實現鋼鐵產業由大到強的蛻變。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