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在第52個“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走入第18年的《海爾集團環境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正式發布。《報告書》顯示,在卡奧斯COSMOPlat賦能下,海爾將低碳節能融入產品全生命周期,以綠色科技助推高質量發展,2022年單位產值能耗下降16%、單位產值水耗下降3.73%、單位產值廢水排放量減少5.16%、二氧化碳減排4.76%,為更多企業以數字化開啟可持續未來提供了有益經驗,將通過自身探索與實踐,助力我國“雙碳”目標加速落地。
從工廠到園區,延伸綠色發展之路
工業領域降碳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而在實踐中,實現綠色轉型的最基本單位無疑是工廠。
作為首個入選“可持續燈塔工廠”的中國本土企業,海爾天津洗衣機互聯工廠基于卡奧斯COSMOPlat提供的“產業+智慧能源”方案,建立起設備用電負荷模型和基于單臺生產能耗模型的排產優化方法,不斷挖掘可持續改善機會,實現節電35%、減碳36%。
而依托“零碳工廠”的先行經驗,卡奧斯COSMOPlat還進一步精準減排的落腳點、攻堅區轉向工業園區,將綠色發展之路從工廠端延伸至更大范圍。在海爾中德智慧園區,卡奧斯COSMOPlat通過部署總控平臺,探索出提升能效、清潔能源、凈零排放的可持續性發展標準化模式,進而讓“雙碳園區”建設落地為現實。通過對園區能源動力“產、輸、配、用”全環節進行集中、直觀的動態監控和數字化管理,平臺不斷改進和優化能源平衡,實現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高達80%以上。
從先行到共享,“跨界”賦能綠色轉型
我國制造業要摘掉“高能耗、高排放”的帽子,僅依靠少量龍頭企業試水“零碳工廠”“雙碳園區”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立足海爾多年能源運營管理經驗,通過打造新能源、綠電交易、節能減碳、碳資產等全流程解決方案,卡奧斯COSMOPlat也在逐步向外部行業的合作伙伴和工業園區賦能,實現對“零碳智造”“雙碳轉型”經驗的“跨界”復制。
以智慧壓縮空氣場景為例,卡奧斯COSMOPlat打造智慧壓縮空氣場景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分析空壓站運行規律,可實現對電量、流量、溫度等重要運行參數自動跟蹤采集、精準調控,實現從單一設備、孤立節點到機機互聯、人機交互的智能化系統建設。在武漢東貝有限公司,為降低空壓機能耗,卡奧斯 COSMOPlat 為工廠量身定制一站式、全流程、全要素的空壓站用氣服務,助力東貝電器綜合用氣成本降低 20%,每年約節省 180 萬元。
目前,卡奧斯COSMOPlat已探索出560多個場景以及1000余套定制化能源解決方案,構筑起以“零碳”為要義的綠色生態圈,為各行業各領域能源采購、轉化、傳輸、使用等提供全流程、全節點賦能,將讓更多園區、企業共享綠色低碳助益。
邁向“零碳”時代,打造“工業良田”生態
“零碳”之路,任重道遠。因此,這份走入第18年的《報告書》并非只是卡奧斯COSMOPlat與海爾集團過往環境保護實踐的“合訂本”,更是一份邁向“零碳”時代的“轉型藍圖”。
在創新業務模式和產品方案基礎上,為加速推動工業領域數字化與綠色化的深度融合,卡奧斯COSMOPlat結合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起“工業良田”行動計劃,從能源與能源裝備整合、生產裝備組合優化、產品設計能源優化三大層面改良工業“土壤”,創造最低能耗的工業單元。目前,平臺已打造出海爾中德智慧園區、天津八里臺5G+智慧安全雙碳園區等多個賦能樣板,將通過構建“降本、提質、增效”一體的“良田”生態,樹立“雙化協同”的工業領域應用樣板。
在產學研方面,卡奧斯COSMOPlat牽手山東大學,共同打造全國首個綠色零碳校園,以雙碳研究院為發力點,打造我國雙碳領域產學研新高地;而在標準領域,卡奧斯COSMOPlat智慧能源參編《電力需求側管理通用規范 第1部分:總則》和《電力需求側管理通用規范 第2部分:術語》兩項標準,為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貢獻了平臺力量。
未來,卡奧斯COSMOPlat將繼續發揮“領頭雁”和“賦能者”效應,把綠色低碳融入發展戰略,用綠色科技創新為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打造更多創新解決方案與實踐范本,推動傳統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