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電力,配電網在保障電力供應、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次,我們走進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華為智慧配電解決方案如何實現配電臺區透明化感知和業務數智化能力提升,保障供電服務“最后一公里”?一起去看看吧。
配電網作為供電系統的“毛細血管”,被稱作供電的“最后一公里”,在保障電力供應、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于2024年3月印發的《關于新形勢下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配電網正逐步由單純接受、分配電能給用戶的電力網絡轉變為源網荷儲融合互動、與上級電網靈活耦合的電力網絡,在促進分布式電源就近消納、承載新型負荷等方面的功能日益顯著。
為進一步提升供電保障能力,應對分布式新能源大規模并網等帶來的挑戰,助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2020年3月,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陜西電力”)攜手華為成立了聯合創新實驗室,并與28家合作伙伴聯合打造創新解決方案,基于物聯管理平臺和物聯APP柔性開發平臺的基礎能力提升,圍繞邊緣計算單元(即“智能融合終端”)規模化應用及配用電領域的數智化轉型需要,開展了配網運行狀態監測、10kV線路狀態實時感知、低壓分布式新能源智能管理等新技術攻關和創新探索。
開放合作
打通供電系統 “毛細血管”
針對供電所配網業務無抓手、中壓線路故障研判低時效、終端物聯APP存在研究開發難、運維管控難、移植復用難等問題,國網陜西電力以數據“采、傳、存、用”的數字技術支撐體系架構為指導,通過與華為及伙伴的合作,共同夯實包括智慧物聯體系平臺側基底—物聯管理平臺、終端側基底—物聯APP柔性開發平臺以及物聯全景狀態監測等多平臺智慧物聯體系基底,構建全新的電力物聯網應用。
其中,華為提供基于“云—管—邊—管—端”架構的智慧配電解決方案:
● 在管側(低壓)
HPLC雙模電力載波通信可以實現99.9%的通信可靠性,支持分鐘級采集和秒級控制,支撐低壓透明化,實現低壓“可觀+可測+可調+可控+可追溯”;通過無擾臺區識別,實現戶變關系精準識別,準確率達99%以上,為線損分析、故障定位提供基礎。
● 在邊側
邊緣計算單元作為邊緣智能大腦,支持配電臺區實現多終端合一。通過結合云邊協同,支持邊側設備快速在線統一升級;通過邊側APP市場和云編排技術,可以實現各種業務邊緣管理,為每個臺區定義不同治理策略,實現臺區靈活自治,讓臺區經理成為Mini CEO,激發基層創造性。
● 在管側(中壓)
華為提供有線無線多種方案,滿足配電復雜的全場景網絡覆蓋,構建高可靠的配電回傳通信網。
● 在云側
提供可視化、低代碼的快速APP應用開發技術,通過ROMA物聯管理平臺、MessageFlow云編排平臺等支持APP云上開發,一鍵跨平臺部署,支持APP快速遠程升級,1萬臺終端10分鐘完成,成功率100%,實現云邊協同。同時,構建了EI圖數據庫和時序數據庫,通過整合線路及設備地理和拓撲、資產等靜態信息及臺區電氣量、環境量、狀態量等動態信息,實現臺區信息透明可視,有效支撐作業人員現場作業;實現查竊電頻次從天級到分鐘級提高,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智慧配電網
保障供電服務“最后一公里”
西咸新區供電公司永樂供電所(以下簡稱“永樂供電所”)是率先應用該方案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供電所之一。其供電面積79.2平方公里,承擔著21個行政村、158個臺區、1.2萬余戶的供電服務工作和20條10千伏及以上線路屬地化運維業務。
作為國網示范型數字化供電所,永樂供電所將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入安全生產及營銷服務中,把業擴報裝、營銷采集、用電檢查等業務由線下轉為線上。永樂供電所副所長張琪表示:“早期抄表收費需要挨家挨戶進行,維修主要靠用戶反饋信息……現在,我所管轄的一千多戶的電表和用戶信息、停電異常都能在手機上看到,停電三分鐘內就能聯系到用戶,快速處理故障。”
據了解,負責把轄區內供電所下轄的十千伏線路、臺區供電信息、運行情況等動態信息以一張圖的形式全面展示出來的配網運行狀態監測平臺目前已接入配電臺區136495個,推廣覆蓋至全省范圍內11個地市的1220個供電所、7183條10kV線路,讓供電所所長及臺區經理及時掌握臺區信息,實現供電所配變設備異常故障“主動感知”,提升配變設備的數智化管理水平及配電網的安全運行性能,進而提升用戶用電滿意度。“這一系列創新成果,使配電網感知更加全面準確,管理更加精益精細,客戶服務更加及時主動,員工工作更加簡潔高效。”國網陜西電力CIO張根周總結道。
創新技術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此外,低壓分布式光伏用戶并網數量的急劇上升帶來了反向重過載、臺區高電壓等一系列問題,對配網電能質量、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構成威脅。聯合創新實驗室借助云編排技術實現低壓分布式光伏的接入管理和數據轉發,滿足融合終端與任意臺區的光伏逆變器等末端設備通信和控制的自適配能力,為未來分布式光伏大規模并網提供技術支撐。永樂供電所也已經實現光伏接入,數據可觀、可測,持續向可調可控演進。
具有高效處理復雜數據及解決復雜問題等優點的人工智能算法也被應用于光伏發電的預測中。“通過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我們可以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進行預測。根據歷史情況做一些算法,推斷這個地方光伏能發多少電,這樣有利于電網公司平衡發電端和用戶端,保證光伏的消納。”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副總經理任曉龍補充道。
華為智慧配電解決方案目前已在中東、亞洲和非洲的多個國家取得良好的初步測試效果,在實現配電臺區透明化感知和業務數智化能力提升的同時,也將持續為全球用戶帶來更綠色、更穩定、更安全的用電體驗,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數智世界 一觸即達” 選擇華為,讓您的企業輕松數智化。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