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期間,多地氣溫驟降,民生用煤需求激增,能源保供進入關鍵時期。一列列滿載煤炭的火車爭分奪秒,奔赴南方重點地區,確保冬季供暖和生產用煤的穩定供應。
在“北煤南運”戰略通道上,一列列滿載“烏金”的專列跨江越河、風馳電掣,源源不斷抵達長江之濱的湖北江陵,服務長江經濟帶沿線,輻射華中地區。
浩吉鐵路全長1813.5公里,北起內蒙古浩勒報吉,途經陜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終到江西吉安,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開通運營里程最長的重載鐵路,自開通運營5年以來,浩吉鐵路貨運量持續攀升,2024年突破1億噸,累計發運煤炭達3.6億噸。
據了解,蒙陜甘寧四省交界處是聞名全國的“煤窩子”,在浩吉鐵路貫通以前,從北方往南方運煤,只能走京廣線、焦柳線等既有鐵路,與其他種類貨運列車、普速客車混跑,常常需要繞行、等待,一趟下來走走停停,大概需要兩三天才能從煤源地走到湖北、湖南。而有了浩吉鐵路專用線,煤炭通過浩吉鐵路從起點浩勒報吉南站開出的列車直達湖北江陵僅需15個小時。
荊州江陵車站,地處江漢平原腹地,距離長江僅5公里,浩吉鐵路與長江黃金水道在此交匯,是我國“北煤南運”通道上的重要樞紐。
“依托‘95306’和‘智能浩吉系統’,我們可以準確掌握煤炭的裝發運情況,對物流實現全過程跟蹤,精確向用煤企業通報煤炭到達的時間和數量,通過數據共享,煤炭實現即到即卸,快速周轉。”江陵站站長鄭艷華介紹。
江陵是浩吉鐵路最大的鐵水聯運中轉站,也是華中地區最大的煤炭儲備中心,輻射至湖南、江西等地區。春運期間,江陵車站每天轉運煤炭近6萬噸,較往年同期增長近兩成。
“車站為我們提供了精準的裝車、發運數據,方便我們全過程追蹤物流情況,并根據物流情況合理安排生產計劃,科學調配進出港船只,煤炭實現了快到快卸、快卸快裝、即裝即發。”湖北能源省煤投公司荊州煤港副總經理楊承春說。
在荊州煤港調度中心,顯示屏實時呈現儲煤基地各個工序的作業情況。生產管理系統整合了煤港、航運等各方信息,結合“人工+智能算法”,快速、精準地組織煤炭裝船運輸。
調度人員通過系統提前了解客戶需求和船舶情況,科學制定“船舶靠泊順序”和“船舶作業計劃”,減少船舶等待時間和取料作業的換層次數,大幅提升了裝船速度。
“為提升裝船效率,我們結合船舶配載量,對取料作業模式進行優化,減少了取料作業的換層次數,使得裝船作業效率能夠達到1500t/h,有力地促進了煤炭出港的效率提升,保障了煤炭的高效運行和供應。”湖北能源省煤投公司荊州煤港生產運營部主任莊鵬說。
隨著一艘輪船靠岸,煤炭從裝船機的粗大金屬管道中傾瀉而下,作業人員通過機械臂精確控制出煤管方向,船艙里的煤堆不斷壘高,同時船舶吃水線逐漸下降。
僅僅兩個多小時,一艘5000噸級的船便能滿載煤炭啟航出發。
在江陵港,隨著數智化“鐵水聯運”的無縫接駁,每噸煤炭可節省30%的物流成本,提高20%的物流效率。
詩人李白筆下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如今在煤炭運輸上已經成為現實。
“之前煤炭采購主要通過‘海進江’,調運周期15到20天,現在通過浩吉鐵路鐵水聯運,調運周期縮短為2天,每噸煤節約運費10到20元,極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華潤電力(宜昌)有限公司招標采購部副部長張俊介紹。
據了解,“北煤南運”戰略大通道浩吉鐵路開通運營5年來,年貨運量節節攀升、增長約24倍,2024年年貨運量首次突破1億噸,不斷增長的數字彰顯經濟強勁發展動能。“北煤南運”戰略大通道與“黃金水道”長江“攜手”,鐵水聯運大大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近幾年來,鐵水聯運年貨物發送量平均增長15%以上,成為保障能源供應、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