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3月31日電 記者從重慶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日前,重慶市與四川省、貴州省簽署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實現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在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全覆蓋,重慶市及其他相關省份累計撥付補償資金逾7億元。
重慶境內水系發達,長江橫貫重慶全境,重要支流嘉陵江、烏江等在重慶境內與長江匯流;河流縱橫,境內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74條,其中流域面積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2條。
通過印發《重慶市深化市內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重慶在市內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模式、補償標準和補償基準上不斷優化機制,推動市內流域面積500平方公里以上且跨區縣的19條重要河流全面建立了跨區縣的橫向補償機制。
在跨省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方面,重慶注重拓面增效。在與四川省、湖南省簽訂長江干流、瀨溪河、酉水河補償協議基礎上,2024年,重慶市與湖北省、四川省、貴州省全面簽署《長江流域川渝第二輪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長江流域渝鄂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烏江流域渝黔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長江干流重慶段實現四川—重慶—湖北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全線貫通”,川渝嘉陵江流域、渝黔烏江流域,以及前河、阿蓬江等重要支流新納入生態保護補償范圍。
相關合作同時注重精準科學,因地制宜選取水生態環境要素指標,提升補償機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重慶市與貴州省簽署的烏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協議中,雙方統籌烏江流域“高水平保護”與貴州磷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將“總磷”作為核心補償指標,以總磷年均值0.05毫克/升為限實施雙向補償。與四川省簽署的長江流域第二輪生態保護補償協議中,將生態流量、自然岸線率、魚類多樣性等全面反映水生態環境的指標納入補償機制范圍,補償與受償不再依據水質“單科成績”,而是水生態“綜合得分”。
通過縱深推進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改革,重慶市水環境質量整體性改善。長江、嘉陵江、烏江重慶段水質達到Ⅱ類的斷面比例逐年上升,2023—2024年,全市74個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穩定在100%,高于國家考核目標2.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