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們幫我對智能溫控系統進行檢查,還幫我連接到手機,讓我查看每個菇房的實時負荷。”4月1日,在豐寧縣大閣鎮開發區松茸生態種植園的智能化菇房里,國網豐寧縣供電公司大閣鎮供電所臺區經理白亞林半蹲在配電箱前,用鉗形電流表仔細檢測著三相負荷,身后同事陳彥瑞正踮腳查看頂部線路,二人正為松茸種植提供全方位的電力服務,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這套溫濕度聯控系統是我們新引進的設備,我們嘗試運用現代化的技術培育菌種。”種植園的負責人李先生指著菇房墻壁上的傳感器介紹道。據了解,智能化菇房有3間溫濕度調控菇房,每間配備1組空氣能熱泵和1臺微霧加濕器。正在核對用電數據的劉向東對李先生說:“松茸生長對溫度波動特別敏感,這三間菇房需要配置應急發電機,你還可以通過網上國網軟件監測每日的用電情況。”說著他點開網上國網,一組組跳動的數字勾勒出松茸生長的“電力曲線”。
“現在晝夜溫差大,設備啟停頻繁,這些接線端子都要用絕緣膠帶再加固,有任何用電問題都可以及時聯系我們。”在恒溫18℃的2號菇房,白亞林發現一組加濕器的漏保存在輕微老化,立即從工具包掏出新器件更換。他邊操作邊向基地電工示范操作要點。此時陳彥瑞正手持紅外測溫儀,對配電柜連接點進行掃描,屏幕顯示溫度全部在安全閾值內。
春潮涌動處,服務正當時。國網豐寧縣供電公司今年推出“綠電助農”行動,已為17家特色農業種植園建立專屬能效檔案,組織各供電所的臺區經理奔走在春耕生產一線,通過“網格化+數字化”服務模式,為特色農業發展注入強勁電能。(梁立雯 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