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回升,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烏蘇里江畔冰雪消融,水杉換裝、候鳥梳羽,構成了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生態畫卷。
“以前巡河、巡田全憑兩條腿,一天也跑不了幾個片區。現在縣里給我們劃了責任網格,配了電動車和手機巡護軟件,我負責撓力河支流、村東防護林帶還有7000多畝耕地,邊界清清楚楚。”饒河縣大佳河鄉大佳河村網格員賀學芬說。
過去,生態巡護管理涉及林業、農業、水務等多個部門,存在職能交叉、資源分散等問題。近年來,饒河縣堅持生態保護建設與鄉村全面振興相結合,整合林長制、河湖長制、田長制管理職能,設立縣鄉村三級“生態總長制”辦公室,變多部門“單打獨斗”為“一家統一”管理。
“實行‘生態總長制’之前,各級黨政負責人既要履行河湖長、林長、田長的職責,又要完成巡河、巡林、巡田任務,分工繁雜且交錯,還要跨越不同的區域,很難做到各方兼顧。落到最基層的村一級,各類網格員多達十幾人,基層負擔較重,綜合成本較高。”饒河縣“生態總長制”調度指揮中心主任王明宇說。
為解決這些問題,2022年4月,饒河縣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生態總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在縣級層面整合“三長制”職責任務;2022年12月,當地正式將改革事項命名為“生態總長制”。“要始終把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全力筑牢邊疆生態安全屏障,讓饒河綠色發展的底色更加鮮亮。”雙鴨山市委常委、饒河縣委書記姜宇峰表示。
2024年7月,網格員孫秀杰在撓力河濕地巡護時發現有農戶違規放牧,涉及80余戶近萬頭牛羊。多次勸離無果后,孫秀杰將問題反饋給“生態總長制”調度指揮中心。指揮中心立即協調縣林草、水務、農業農村等部門,派出聯合執法大隊對違規放牧人員進行勸離,同時也為養殖戶尋找圈養地和緊急備用的草料,有效保護了撓力河水域的生態環境。
經過兩年的實踐探索,饒河縣出臺《“生態總長制”工作方案(試行)》,整合“三長”職能,設立縣鄉村三級“生態總長制”辦公室,實現人員集約,資源共享。同時,聘用村民擔任生態網格員,負責網格內的河湖林田巡護。對于基層網格員,縣財政每年投入60余萬元用于保障補貼。此外,當地建設“互聯網+生態總長制”數字化綜合指揮調度平臺項目,助力生態巡護更高效、更精準。
“生態總長制”實施以來,饒河縣三級總長人數縮減70%,網格員人數縮減50%,綜合成本降低70%;依托網格體系和智慧平臺收集處理問題信息2.4萬余條,高效解決各類生態環境問題200余個。“2024年,全縣各級總長綜合生態巡查4000余次,開展部門聯合執法32次,整治涉農問題80余個、涉河問題134個,處理涉林案件49起。”饒河縣委副書記、縣長付殿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