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煤炭市場走勢如何?“十五五”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從何處發力?中國煤炭工業協會4月9日發布《2024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總結2024年煤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2025年煤炭市場走勢,回顧“十四五”以來煤炭行業改革發展情況,對“十五五”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思考建議。
2025年煤炭需求將保持小幅增長
《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原煤產量47.8億噸,同比增長1.2%;全國累計進口煤炭5.4億噸,同比增長14.4%;全國鐵路煤炭運輸完成28.2億噸,同比增長2.5%。截至2024年底,全國重點煤炭企業存煤6800萬噸,同比增長14%;火電廠存煤約2.3億噸,同比增長12.2%,創歷史新高。
“今年一季度,煤炭經濟運行總體相對平穩。煤炭市場供需略顯寬松態勢,這主要和新能源發電保持較高增速有關。”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黨委委員、新聞發言人張宏表示,2025年,我國宏觀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將拉動能源需求適度增加。
《報告》指出,從主要耗煤行業看,電煤消費將保持增長。隨著經濟結構優化調整,考慮到水電及新能源出力情況等,預計今年煤電發電量增量在1000億千瓦時左右,拉動煤炭消費需求增長。鋼鐵行業、建材行業煤炭消費穩中略降,化工行業煤炭消費將適度增長。綜合分析,2025年煤炭需求將保持小幅增長。
從國內煤炭生產看,我國煤炭生產保障能力較為充足,山西、陜西、內蒙古、新疆等省(自治區)先進產能將繼續釋放,預計2025年國內煤炭產量將保持穩中有增。
從煤炭進口看,考慮到我國主要煤炭進口來源國生產供應情況及國際市場價格因素,預計2025年進口煤數量同比有所下降。
“綜合研判,今年煤炭產量、消費量有望保持增長態勢,煤炭進口仍將處于高位,加之當前全社會存煤水平較高,全年煤炭市場供需將呈現相對平衡并向寬松轉變的運行態勢。”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郭中華介紹。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供需朝寬松方向轉變之際,煤炭價格下跌,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1.1%,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2.2%,虧損企業數量達2175家,行業虧損面為42.0%。
“在煤炭市場下行時,當現貨價格低于長協合同價格,可能會影響合同履約率。”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副理事長石瑛表示,煤炭長協合同制度在推動上下游行業協調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應規范數據報送,嚴格獎懲措施,強化責任落實和行業自律,進一步提高長協合同履約率。
對此,張宏指出,要堅持市場導向,提高煤炭行業發展質量,深化煤炭市場化改革,建立上下游行業企業合作共贏機制。同時,要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煤炭由燃料向工業原料轉變。
煤炭消費峰值平臺期也是轉型關鍵期
按照“雙碳”目標,我國將在“十五五”期間實現碳達峰。在此背景下,煤炭消費總量何時達到峰值?煤炭行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張宏指出,隨著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煤炭消費總量經歷了“十一五”“十二五”時期的較快增長后,從“十三五”時期開始放緩,并將在“十五五”時期達到峰值平臺期。
“結合國內多家權威機構的研究成果,預計我國煤炭消費總量在2028年前后進入峰值平臺期。”張宏表示,“但這并不意味著達到峰值以后形成‘拐點’進而下降,而是在這個平臺期之內,比如說5年至10年,還會有小幅波動,可能增長,也可能回落。”
張宏認為,“十五五”時期乃至“十六五”時期將是煤炭行業轉型發展關鍵期。應該抓住煤炭消費總量峰值平臺期這一過程,力推行業轉型,從擴規模、增量發展轉向穩規模、零增量甚至減量發展。在此過程中,煤炭行業發展方式、思路和路徑都將面臨轉型、提質和升級。
《報告》指出,“十四五”以來,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但也面臨一系列困難和挑戰。例如,全國煤炭生產開發布局有待統籌優化;長距離大運量跨區域運輸需求對煤炭供應保障提出更高要求,保障全國煤炭供需平衡的壓力加大;持續高強度、滿負荷生產,部分大型煤炭礦區可采儲量下降、服務年限縮短,生產接續問題亟待解決;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偏低,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效率偏低等。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信息部副主任王丹識透露,該協會近期已啟動“十五五”時期煤炭行業規劃發展相關課題研究。他表示,煤炭企業正在積極擁抱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新技術,并取得實際成效。另外,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煤炭行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乃至新能源汽車等方面都有所布局。
如何推動煤炭行業“十五五”高質量發展?《報告》建議,要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為主攻方向,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控制總量和安全保障、統籌規劃和重點布局、清潔高效和創新驅動、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發展、深化改革和提高職工生活水平“五大相結合”原則,在提高礦區地質保障程度、優化煤炭生產開發布局、深化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等方面重點發力。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