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4日,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最近幾周,殼牌公司(Shell)正在與顧問商討收購競爭對手英國石油公司(BP)的潛在可能。
若這一潛在的“超級并購”達成,將締造一個市值超過2000億英鎊(約合19253億元人民幣)的全球能源巨頭,這也將成為石油天然氣行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并購案之一。截至5月4日,殼牌市值達1456億英鎊,是BP(559億英鎊)的兩倍有余。
消息人士稱,任何最終決定可能都取決于英國石油公司股價是否繼續下跌。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殼牌也可能等待英國石油主動聯系其他潛在收購方,然后再采取行動。據報道,談判仍處于初期階段,殼牌可能會專注于股票回購和規模較小的收購,而不是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合并。
近年來,BP前首席執行官伯納德·魯尼(Bernard Looney)帶領公司走上了成為凈零能源公司的道路,此后該公司股價一直落后于其他石油和天然氣公司。2023年9月,魯尼離開BP。
今年早些時候,現任首席執行官穆雷·奧金克洛斯(Murray Auchincloss)承諾將"從根本上重置"BP戰略,包括弱化氣候承諾并推進新的化石燃料項目,重新聚焦油氣核心業務,以期提升市值。這項“戰略重置”計劃,計劃到2027年剝離200億美元資產,同時削減支出、回購股份,以增強盈利能力并提振投資者信心。
但就最新一期季報顯示,該計劃未能贏得投資者青睞,疊加油價走弱,BP過去12個月股價累計跌幅超30%。公司一季度利潤驟降近50%,僅錄得14億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7億美元。
市場低迷也讓這家能源巨頭成為“資本獵食者”的目標。美國對沖基金埃利奧特投資管理公司(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已公開持有BP 5%的股份,并呼吁該公司考慮更多轉型措施。據彭博新聞社 4 月份報道,埃利奧特認為 BP 的計劃缺乏雄心和緊迫性,并認為這可能會使該公司面臨被收購的風險。
與此同時,多年來與BP在規模上勢均力敵的殼牌已經明顯領先。在首席執行官魏斯旺(Wael Sawan)的領導下,殼牌一直在削減成本,剝離業績不佳的可再生能源部門,并重新聚焦化石燃料。
Shell在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了56億美元的調整后利潤,盡管同比下降28%,但仍超出市場預期。同時,Shell宣布啟動35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這一策略顯示了Shell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對自身財務狀況的信心。
在此背景下,市場將Shell對BP潛在的收購評估解讀為一種“抱團自救”式的行業整合嘗試,并不恰當。若能整合成功,Shell不僅有望提升資產效率、增強全球LNG及油氣資產協同,也可能重塑歐洲能源巨頭在全球的新競爭格局。
若該筆并購達成,將顯著提升殼牌在全球能源市場的地位,有望與美國能源巨頭??松梨?ExxonMobil)和雪佛龍(Chevron)形成強有力競爭。
殼牌首席執行官魏斯旺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他寧愿回購更多公司股票,也不愿對英國石油發起收購要約。魏斯旺告訴分析師,殼牌“當然”會繼續關注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機會,但會保持謹慎,而且“門檻很高”。他表示,任何交易都需要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增加每股自由現金流。
“我們會持續評估各種選項,但也要權衡替代方案,”他說。“目前,對我們來說,回購殼牌仍然是絕對正確的選擇。”
“我過去曾說過,我們想成為價值獵手。如今,在我看來,價值獵手就是回購更多殼牌股票,”薩萬在電話會議上表示。
他補充道:“在考慮大規模收購之前,我們必須先把公司內部的事情處理好”,盡管公司在過去幾年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要充分發揮其潛力,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XTB 研究集團研究主管凱瑟琳·布魯克斯 (Kathleen Brooks) 指出:“殼牌競購英國石油的前景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這一次感覺不同。”她補充道:“英國石油公司正處于疲軟狀態。”
(來源:彭博社、衛報、路透社、FT;整理:Penn)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