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xicheji.com-天天日天天舔,亚洲成年av免费看,99久热这里有精品免费,亚洲经典精品,97无码超碰中文字幕,成人AV中文字幕,亚洲风情在线观看,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邁向更高水平

2025-05-12 08:43:04 科技日報   作者: 陳海生  

目前,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穩步推進,能源保障基礎不斷夯實,現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系統。儲能是解決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消納和穩定輸出的重要技術手段,是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要素。相較于傳統的抽水蓄能,鋰離子電池、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飛輪儲能等新型儲能,具有建設周期短、布局靈活、響應速度快等優勢,可在電力系統運行中發揮調峰、調頻、調壓、備用、黑啟動、慣量響應等多種功能。如今,新型儲能已成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也是催生國內能源新業態、搶占國際戰略新高地的重要領域,對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貫徹落實國家能源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新型儲能行業高速發展

過去5年,我國新型儲能行業高速發展,截至2024年底累計裝機量首次超越抽水蓄能,成為電力系統中繼火電之后的第二大靈活性調節資源。我國新型儲能行業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征。

一是新型儲能行業發展迅速。在產業內生動力、外部政策及碳中和目標等多重利好因素驅動下,新型儲能發展步入快車道。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全球儲能數據庫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底,我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首次超過百吉瓦,達到137.9吉瓦,同比增長59.9%;其中新型儲能累計裝機達到78.3吉瓦,功率規模同比增長126.5%。

二是邁入規模化應用階段。截至2024年底,我國累計注冊儲能相關業務企業超過28萬家,2024年新增注冊儲能相關業務企業8.9萬家,行業新增企業數量創新高,行業產能增加,儲能建設實現規模化發展。這其中,我國新型儲能建設規模實現了高速增長,鋰離子電池、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等多個不同新型儲能技術路線“世界之最”項目均在我國開工、投運。從規模等級上看,單個項目裝機規模較以往大幅提升,百兆瓦級項目數量增速明顯,包括三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六百兆瓦級鋰電池儲能以及百兆瓦級鈉離子電池和液流電池技術等相關項目。

三是新型儲能技術多元化。鋰離子電池、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飛輪儲能等技術路線在商業應用規模上不斷實現突破。其中,鋰離子電池在新型儲能中占比較高,非鋰儲能技術應用逐漸增多,產業化進程加速;壓縮空氣儲能向更高功率規模等級方向加速發展,新增項目功率規模向三百兆瓦級及以上發展,儲能時長從2小時、4小時至10小時發展;獨立飛輪儲能、重力儲能、液態金屬儲能等新技術也在落地實施,總體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

我國新型儲能發展仍存在堵點

當前,面對新型電力系統高速發展態勢,我國新型儲能發展還面臨著技術、市場以及政策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技術水平尚不能滿足應用要求。我國新型儲能在安全、規模、成本、壽命等方面的技術先進性、成熟度還不能完全滿足應用要求,部分核心技術尚未完全掌握。例如,電化學儲能的耐高溫隔膜材料制備技術、電池修復與回收再利用技術、飛輪儲能高速磁懸浮軸承技術等關鍵技術仍亟待突破;相關的材料和產品技術仍無法滿足行業大規模應用的要求。

二是市場和價格機制尚不完善。全國性的儲能價格機制還未形成共識,明確、系統、穩定的價格機制尚未形成。新型儲能行業市場和價格機制尚不足體現其在發、輸、配、用等環節的多重價值。例如,電源側,新型儲能參與輔助服務市場不穩定,配套新型儲能調頻價格不確定性大;電網側,新型儲能主要用于緩解電網阻塞,但在發揮調峰、調頻、爬坡、慣量響應等多重應用功能的“一體多用,分時復用”的商業模式尚未建立;用戶側,新型儲能商業模式較單一,主要通過峰谷價差獲得收益,但存在分時電價機制不穩定、用戶投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三是技術標準體系和行業規范不健全。我國新型儲能相關的法規和標準規范還不健全,檢測認證不充分,新型儲能項目準入和評價標準不完善,導致市場上的儲能產品和項目質量良莠不齊。新型儲能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缺少全流程、全要素的精細化和系統化管理,相關產業數據也相對缺乏。

促進技術與市場深度融合

針對上述問題,應立足我國新型儲能發展實際,在技術創新與市場驅動兩個方面下功夫,促進新型儲能技術與產業邁向更高水平。

一是強化新型儲能技術創新。持續推動新型儲能關鍵技術研發和系統集成示范,圍繞低成本、長壽命、高安全性、高效率的總體目標,開展儲能關鍵材料、單元、模塊等的技術研究及系統應用示范。構建新型儲能科技創新與技術儲備體系,推動新型儲能先進技術創新中心、重點企業研發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加強對新型儲能技術研發任務部署,集中攻克新型儲能的關鍵技術問題,逐步形成系統、完整的技術布局。

二是制定可持續的市場發展機制。國家層面需要進一步明確新型儲能行業的主體地位,完善新型儲能相關價格機制,營造有利于新型儲能行業發展的市場環境。加大支持新型儲能技術、裝備、制造等的政策力度,出臺支持新型儲能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增強新型儲能產業鏈競爭力,在產、學、研、用等方面形成體系化的政策合力。產業層面,面向發電側、電網側和負荷側等不同應用場景,依托主管和行業機構系統制定新型儲能技術發展規劃,明確多元儲能技術的適用場景和價格機制。

三是健全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加強新型儲能技術標準工作,推進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與標準協同發展,并加強與現行能源電力相關標準的統籌銜接。開展新型儲能檢測技術研究,開發專用測試技術和測試設備,構建檢測認證體系。加快構建新型儲能行業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保障新型儲能系統長期安全穩定運行。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新型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