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作為21世紀重要的清潔能源載體,正在全球能源變革中發揮關鍵作用。在“雙碳”戰略指引下,氫能產業已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更是推動能源結構優化與綠色低碳發展的核心突破口。
在這場關乎未來的能源變革中,羚牛氫能通過前瞻布局與創新模式,構建了覆蓋技術研發到場景應用的全產業鏈生態。企業通過科學規劃與示范實踐,在綠色交通領域形成的創新成果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有力助推中國氫能產業提質升級。
示范前行,順勢而為。羚牛氫能展現出在綠色交通領域的領跑者風范,彰顯了中國企業在全球氫能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其實踐經驗不僅為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解決方案,更助力中國氫能產業實現從跟隨到并跑的歷史跨越。
東方氫港:百輛氫卡,年減碳近10000噸
在嘉興港乍浦港區繁忙的作業碼頭上,巨大的龍門吊伸出長長的懸臂,將貨物從貨輪上吊裝上岸。一輛輛車身覆蓋著白、藍、綠涂裝,印有“東方氫港”標識的氫能集卡裝載著一個個集裝箱,來回穿梭往返于堆場和碼頭,串起了一道綠色低碳的風景線。
這些氫能集卡在港口作業中展現出不俗性能:單車單次加氫僅需15分鐘,即可實現兩天連續作業,續航里程約450公里,平均氫耗8公斤/百公里,較傳統燃油重卡可降低運營成本15%。這條由百輛氫卡構成的“零碳物流動脈”每年可為港口節約燃料成本約300萬元,減少碳排放近10000噸。今年4月,“綠色港口‘東方氫港’”項目入選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高新技術司《2024年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優秀典型案例》。
作為全國大規模氫燃料電池集卡示范運營港口,嘉興港區持續完善氫能應用生態。今年5月,羚牛氫能與嘉興港務深化合作,新交付20輛氫能集卡,使運營規模突破百輛大關。這也是雙方自2022年首次合作以來的第四次規模化采購。
“四年四度復購,既是嘉興港務對羚牛氫能的高度信任,更是雙方共同推動綠色港口建設的決心和信心。”羚牛氫能表示,嘉興港的實踐證明,氫能集卡在港口場景中具備經濟性與環保性的雙重優勢。隨著雙方合作不斷深入,羚牛氫能根據港口作業特點持續優化產品性能,逐步實現從示范應用到規模化落地的跨越。
作為嘉興氫能產業的示范區、氫能未來產業先導區,嘉興港區持續拓寬氫能“應用鏈”,氫能多元化交通應用場景正不斷被挖掘。多年來,羚牛氫能在嘉興港區的深耕發展,也折射了港區綠色發展的決心。
去年3月,羚牛氫能投資3.7億元建設長三角綠色氫能運營中心項目。該項目將建設氫能設備數字化運營中心,采購、租用氫能車輛并進行氫能車輛運營業務。未來,企業將不斷優化氫能解決方案,為全球港口綠色轉型貢獻實踐經驗。
“自從落地以來,我們得到了嘉興市政府部門的全力支持,這里是創業的沃土,企業獲得了長足發展。”羚牛氫能表示,未來羚牛氫能將繼續秉持創新驅動的理念,為這座城市貢獻羚牛的力量。
氫能動脈貫通南北:1300公里的零碳宣言
以嘉興港區為起點,羚牛氫能已成為長三角氫能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并正在加速全國布局。
去年,羚牛氫能攜手海珀特成功構建了北京至長三角地區氫能高速走廊。18噸氫能物流車跨越京、津、冀、魯、蘇、浙六省市(1300公里),以33小時的連續高強度運行、單次續航里程超600公里、全程零故障的出色表現,充分驗證了羚牛氫能在大范圍、長距離、跨區域運輸領域的重大突破與跨越,以及氫能車輛在長距離運輸中的可靠性。
羚牛氫能表示,成功構建北京至長三角氫能高速走廊,為氫能物流車跨省長距離運輸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更為公司后續在氫能領域的探索和創新注入了強大動力,“我們將以此為起點,繼續深化在氫能領域的探索與創新,串聯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條,攜手構建氫能產業鏈生態圈,為交通運輸業的綠色低碳轉型貢獻力量。”
除此之外,羚牛氫能在國內的商業布局可謂多點開花:
在天津,羚牛氫能與泰達控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基礎上,探索多領域合作機會,共建“天津氫港”,并建立氫燃料電池汽車、叉車出口前倉儲基地,助力區域經濟向綠色、可持續方向轉型;
在廣州,羚牛氫能與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系統(廣州)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粵港澳大灣區為起點,輻射全球市場,圍繞氫能商用車領域開展全場景布局,加速推進氫燃料電池車輛的規模化商業應用;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羚牛氫能已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地布局加氫站50余座,運營氫燃料電池車輛超1000輛,覆蓋冷鏈城配、港口運輸、長途物流等多場景,累計行駛超3000萬公里,累計減碳量超20000噸。
為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羚牛氫能與上海市供應鏈發展促進會及多家知名的國企、外企、上市的供應鏈物流企業于2025年2月28日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組建綠色物流戰略聯盟。此舉標志著上海乃至華東區域在氫能應用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這一合作不僅僅是企業間的強強聯合,更是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樣板,為全國氫能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目前,綠色物流戰略聯盟的成員企業在中國供應鏈物流運力規模超過10萬輛,通過這次合作,將共同在全國推廣超5000輛氫能物流車輛。此外,羚牛氫能還與嘉燃集團合作,共同探討傳統能源轉型清潔能源之路。
羚牛氫能表示,未來將繼續以開放的姿態擁抱變革,與更多出色伙伴緊密合作,共同打造一個更加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氫能交通生態系統。
“碳”索新范式:從碳減排方法學到綠氫
當綠色基因融入企業血脈,可持續發展便不再是選擇題,而是時代賦予的必答題。羚牛氫能在綠色低碳轉型領域的創新實踐,正成為其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關鍵一躍。
前不久,長三角交通領域2024年度標志性合作成果發布,由浙江省交通運輸廳、上海市交通委員會、江蘇省交通運輸廳聯合申報的“‘氫’裝上陣 ‘方法’先行,推動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項目獲此殊榮。作為《氫燃料電池貨車碳減排項目方法學》的重要成員單位,羚牛氫能深度參與了該項目。
該方法學的開發,為廣大載貨車輛生產及運營主體提供了一套科學的減排核算方法,明確了氫燃料電池貨車減碳效果的計算方式,提供了堅實的方法學依據,促進了更多的氫燃料電池貨車投入使用,降低了交通領域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還進一步改善了城市空氣質量和生態環境。
羚牛氫能將積極響應長三角地區交通專題合作組關于圍繞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標準“軟聯通”的號召,持續做好標志性合作成果經驗提煉、宣傳總結和推廣應用,打造更多具有全國影響、群眾有感、可復制可推廣的合作成果。
無獨有偶,前不久,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中石化碳產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電投集團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羚牛氫能、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長三角氫能科技研究院等多家單位共同編制完成的《工業副產氫碳排放核算方法》團體標準(T/SEESA 025—2025)正式實施,將為相關企業精準核算工業副產氫的碳排放提供清晰統一的規范標準,進一步提升氫能行業數據的規范性和可信度,幫助企業挖掘碳資產收益潛力,打通工業副產氫產業鏈上下游數據,形成產業鏈協同減排合力,深度挖掘工業副產氫在低碳排放領域的應用潛力。
羚牛氫能作為參編單位,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和行業經驗,為氫能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實效的標準和技術支持。未來,羚牛氫能將繼續深化與各領域的合作,推廣更多環保、有回報的綜合解決方案,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
科研創新突破,助力場景化應用,正加速羚牛氫能從示范走向市場化,為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羚牛氫能攜手歐洲杰出科學家團隊共同研發制綠氫技術,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更出色的 ESG解決方案。這一舉措不僅標志著羚牛氫能在能源賽道上的強勢崛起,更預示著其將在綠氫領域開拓出一片嶄新天地,為全球能源變革注入強大動力。
“我們期待將這一合作成果轉化為更加出色、有回報的綠氫產品與服務,為全球客戶帶來更出色的ESG解決方案,共同推動全球能源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羚牛氫能表示。
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羚牛氫能始終將ESG理念貫穿于企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到2030年,羚牛氫能將在全球推廣10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100艘甲醇船舶,建設超300座加氫站,布局國際市場,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羚牛力量。
零碳引擎:中國氫能方案的世界回響
從嘉興港穿梭的氫能集卡到貫通南北的物流動脈,從碳減排方法學的標準構建到跨國綠氫技術的協同攻堅,羚牛氫能始終以技術創新為矛,以生態共建為盾,在氫能產業化道路上構筑起貫通研發、應用與服務的立體化發展模式。當港口機械的低碳轟鳴與高速走廊的無聲疾馳交織成曲,這家企業的成長軌跡既鐫刻著中國氫能產業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的深刻變革,也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了兼具實踐深度與推廣價值的中國方案。
“我們正立于能源革命的交匯點。”羚牛氫能在總結發展經驗時強調,“唯有通過持續的技術突破與開放的產業協作,方能讓氫能突破應用邊界,成為重塑可持續發展格局的核心動能。”這番思考不僅道出了企業的發展哲學,更揭示了清潔能源變革的本質邏輯——在技術創新與生態共建的雙輪驅動下,氫能的綠色浪潮正以奔涌之勢重繪全球能源版圖。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