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關注新能源車
要問2010中國汽車產業什么最受人關注,“新能源”堪稱最熱,沒有“之一”。 上至國家央企,下到平民百姓。當前的中國汽車產業,有一種“全民總動員”關注新能源車的味道。
一年前,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一次公開講話中稱:“電動汽車作為今后發展的目標,這是一個大趨勢。共識正在形成,轉型已經起步!”最近的同一場合,萬鋼部長高聲宣布:“中國電動汽車已從研發階段進入產業化階段。”
在這轉眼過去的一年中,從最初的比亞迪 一家獨大,到如今幾十家車企互不相讓;從最初的地方政府略微資助,到如今中央地方多重補貼;從企業自行聯合研發,到政府牽頭成立國家聯盟,用一日千里都不足以形容這一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速度。
11月初在深圳舉辦的世界電動車大會(EVS25),無疑是中國新能源車熱的最直觀的體現,312家企業、280輛汽車參展,創歷史規模之最。
與廠家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積極態度相左,消費者在面對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時卻顯得非常冷靜,輕易不肯出手。這也造成了廠家敝帚自珍,遲遲不愿將產品投放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也一直得不到保證。既沒有使用環境,又無法得到可靠的資訊,消費者自然不愿出手。如何破解這一產業惡性循環,才應該是關注的重點。
央企打造電動車國家隊
在國資委的主持下,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上周在北京舉行了成立大會。16家能源、電力電池和整車制造領域的央企大鱷成為第一批成員,一個完整的國家級的電動車產業鏈也浮出水面。其中,一汽、東風、長安集團作為央企整車集團的代表締結聯盟,這也意味著三家集團將共享技術成果,并共同參與電動車的統一標準制定。
在性質上,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是按照市場規則自發組建的非盈利性組織。下設整車及電驅動、電池、充電與服務三個專業委員會。16家發起單位分屬整車及電驅動、電池、充電與服務三個專業委員會。三大能源巨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分別以電池制造商及充電站建設單位的身份加入聯盟,國家電網和中航科工等中央直屬集團的加盟也使得這個電動車聯盟的“國家隊”別稱名副其實。
此次的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旨在打造完整產業鏈。原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16家中央企業的帶頭和引領作用將形成合力,聯盟主要擔負三大任務:整合中央企業資源,建立推動電動車產業整體發展的開放技術平臺;統一產業技術標準;共同研發電動車新產品和新模式,共享技術成果。
業內人士指出,電動車國家聯盟的成員構成決定了其投入將涉及整個產業鏈,這對電動車產業的形成和關鍵技術的突破將起到實質性的推動效果。
多地出臺補貼政策
隨著國家新能源發展規劃的出臺,國內各城市的新能源進程也開始加快。繼上海之后,杭州市也公布了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方案。而租賃電池、整車租賃的方式也首次進入補貼范圍。
8月19日,杭州市公布了《杭州市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實施方案》,今后在杭州租賃或者購買電動汽車,可在中央財政補助的基礎上,再享受一系列補貼優惠政策。按照國家和杭州的補貼方案,杭州消費者買一輛純電動汽車,最多可享受12.6萬元的財政補貼,購買混合動力車最高可以獲得8.6萬元的補貼。繼深圳之后,杭州再次創下了國內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新高。此前,深圳實施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按照“國家+地方”的補助額度,購買混合動力車最高補貼8萬元,購買純電動車最高補貼12萬元。
另外,采用電池租賃模式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也可以免費使用電池3年或6萬公里;采用整車租賃模式的消費者,可給予最高每輛車補貼1000元/月,同時,租賃車輛享受3年或6萬公里免費充電或使用電池。
據悉,杭州市財政將斥資8個億鼓勵消費者使用新能源汽車。到2012年底,杭州市將實現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20000輛的目標。
自主品牌搶占市場
在全球面臨著能源和環境雙重危機的嚴峻挑戰下,電動車取代燃油車是大趨勢,而國家對企業和電動車產品的鼓勵推動,也必將大大加速這一進程。這一點在自主品牌車企身上體現得更為清晰。2010年, 在新能源政策的鼓勵下,各大自主品牌車企幾乎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在電動車的研發與推廣上。
比亞迪F3DM 低碳版已經開始向個人用戶出售, 另有一批純電動車e6也已作為出租車在深圳投入運營。同時合肥市已經建成投入運行了省內首座電動汽車充電站,并積極部署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而一位長安汽車 (微博)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預計到2012年,所有長安自主品牌轎車和微車將全部標配混合動力系統。屆時,長安汽車總體油耗將降低15%,到2015年降低20%、2020年降低30%。
電動車離我們還有多遠
據說,電動汽車可節省80%以上的汽油費用,但最關鍵的是要有電池技術的突破。
科技重大突破要巨大投資,高明的組織者和眾多刻苦的研發人員,也要有運氣,我們還需耐心等待。從今年起國家和國企在新能源車研發上投入了全世界最多的財力和人力,電動車的國際、國家、行業、地方的聯盟不斷涌現,可以說,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風險投資,但愿能實現中國經濟發展的飛越和早日使我國汽車工業做強。如果一切順利,新能源車占到汽車保有量的5%,也要10年,還要借助油價高漲來加快普及。業內人士認為,很多國家期待的電動汽車技術如果能有重大突破,將促進世界經濟快速復蘇。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