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續續的霧霾天氣以及由此引發的汽車油品質量升級問題成為當前人們關注的焦點。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石化科技委顧問曹湘洪表示,我國車用油品質量升級的技術準備工作一直在超前進行,包括將于2017年實施的國Ⅴ汽柴油升級的技術準備工作已就緒,但仍須穩步推進,要給煉油企業以“喘息”的時間。
近日,曹湘洪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在未來兩三年將很快超過60%,到2020年超過70%也并非危言聳聽。“我國可能成為世界進口原油最多的國家。現在到了必須節約用油的時候了。”
油品升級不敵車輛增長
油品低硫(硫含量低于50ppm/升)、超低硫化(硫含量低于10ppm/升)是全球油品技術發展的總趨勢,我國均已提前進行了科研部屬和準備。曹湘洪介紹,目前,國Ⅴ柴油標準已通過全國石化標委會審核,已送審國家有關部門;國Ⅴ汽油標準也經全國石化標委會原則通過,但仍在補充完善階段,有望年內送審、明年頒布。國Ⅴ標準成品油都是超低含硫油品。
也就是說,未來3~4年,煉油企業要完成技術選擇、裝置設計、設備采購及施工等一系列準備工作,預計2016年開始試生產,時間非常緊。
據了解,國外從有鉛汽油、無鉛汽油、高標號汽油到低硫、超低硫汽油,歷經近30年。我國于1997年才開始進行無鉛化汽油升級。與國外相比,我國油品質量升級步伐要快得多。同時,我國煉油企業從2002年開始進行了數次油品質量升級,平均每三四年升級一次。
“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就是企業的裝置剛剛滿足一個標準要求,馬上又要進行新標準升級改造。改造完成后還沒生產幾年,又要進行新一輪改造。”曹湘洪說。
“現在是‘升級’使勁跑,跟不上車輛增長的步伐。全世界沒有像中國這樣發展這么快的。”
石油對外依存度仍將提高
2012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6%,怎樣促進全社會節約用油的問題已經相當迫切。受我國資源稟賦條件決定,目前,大慶、勝利等老油田已進入開發后期,穩產已經很難,增產更加困難。新發現油田品味較低、開發成本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原油產量大幅提高非常困難。
原油產量增長困難,但需求仍在快速增長,因此進口原油成為一種必然選擇。從世界范圍看,目前全球可增加供應的原油都是較為劣質的油,輕質油的產量雖然沒有明顯下降,但占比卻呈下降趨勢。增產的油以重質、中高含硫油為主。現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的油以含硫油、重質油為主,買家并沒有太多選擇空間。
“世界原油市場就像一桌菜。有人把好吃的菜都吃得差不多了,后來入席的人只能湊合吃。”曹湘洪說。
他指出,未來,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還會升高,兩三年內很快將超過60%,到2020年完全有可能超過70%,從而使我國成為世界進口原油最多的國家。
“這不是危言聳聽,”他說,“石油戰略資源嚴重依賴國際市場供應,對我國經濟、國防、國家安全都是一個嚴峻挑戰。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提倡節約。”
同時,提高汽車能效、開發新能源汽車和新型汽車發動機、發展生物質能源等替代能源,這些都是緩解進口壓力的措施。
“無論節約用油,還是促進替代能源發展,都需要依靠價格和稅收手段進行調節。”曹湘洪強調道。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