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發布的“2008-2009:中國城市外貿競爭力100強”報告顯示,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和深化,給中國各座城市拉響了外貿警報,但是中國城市外貿的基本面并未發生改變。
報告指出,在金融危機沖擊之下,傳統外貿增長引擎珠三角遭受重創,長三角也遍體鱗傷。2008年第4季度,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進出口值分別為2106億美元和1660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4.4%和6.5%,均遠高于1.6%的全國同期下降水平。
但是,中國城市外貿的基本面并未發生改變,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帶仍占據中國城市外貿競爭力100強近四成席位,其上榜城市的平均進出口規模同比大幅增長17.4%,在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中所占比例仍高達93.3%,其引領中國外貿發展的地位依然不改。
報告顯示,在外貿規模超過千億美元的城市中,深圳、上海、蘇州、東莞奪得綜合競爭力前4席,北京穩定在第8位,成為中國外貿旗艦的領航標。此外,19座副省級以上的城市占據了外貿綜合競爭力前30強的一半席位,以及前10強的7個席位。其余省會城市中,僅中部地區的合肥、鄭州躋身外貿綜合競爭力前30位。
在綜合競爭力百強榜上,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海西經濟區的區位優勢明顯,上榜城市分別有23座、11座、10座和6座。中部地區有18座城市上榜,東北、西南和西北地區的城市數量相對較少,分別為9座、9座和5座。
“2008-2009:中國城市外貿競爭力100強”由《中國海關雜志》排定,數據主要來源是海關總署提供的2008年中國外貿數據。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基本面 中國 危機 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