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大污染物減排工作力度。建立完善了“批項目核總量”和“增一降一”的環評審批制度,實行了總量減排預警制度,深化結構減排。通過目標總量控制,使企業限期淘汰落后產能、采用先進技術或節能技術降耗,推動低碳生產。
二是嚴格環境準入,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組織編制了《重慶市工業項目環境準入規定》,制定了鍶鹽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火電、水泥、鋼鐵等行業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從嚴控制新上工藝落后、能耗高、污染嚴重的項目。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三同時”制度,開展了30余個規劃環評和專項規劃環評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試點。強化源頭污染控制,促進了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初步實現了工業產業結構向節能型、環保型的轉變,在實現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的同時,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強度。
三是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清潔能源推廣。2009年對重慶迪康長江制藥有限公司等51家企業中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促進了企業生產水平的提高。主城新增公交車和出租車一律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在2009年主城區第二階段清潔能源改造工程中,完成538臺燃煤設施清潔能源改造,累計可削減燃煤35萬噸。低碳能源在全市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四是切實加強環保監管,堅持開展打擊違法企業環保專項行動,開展企業環境信用等級評價,督促企業強化污染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優化運行方式,嚴厲查處超標排污行為,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