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舉行的“綠色建筑與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研討班”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市委常委、副市長呂銳鋒和市住建局李榮強局長現場一連串精彩而新穎的觀點以及拋出的一個個錦囊妙計,足以看出他們對深圳未來建設低碳城市和生態城市的期望。
仇保興:
綠色建筑應走低成本路線
目前生態城改造普遍有三種思路:一是目標導向,易犯烏托邦之病;二是問題導向,易缺系統方案;三是經驗導向,易被過去的成功鎖定。我們應從生態城改造分級關鍵技術著眼,才能有效避免以上三種思路固有的弊端。
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與綠色建筑方面,首先,要把握綠色建筑設計五原則:1、建筑節能不僅要著眼于減少能源的使用,還必須考慮盡量采用低品質(低能值轉換率)的能源,如地熱能、太陽能;2、在建筑設計中盡可能應用簡單技術,如通風、外遮陽等,達到能源節約的目的;3、利用低品質能源進行建筑整體性或基礎性調溫,利用高品質能源進行局部性、精細性調溫,將成為綠色建筑設計的通則;4、建筑將成為能源產生的單元,如屋頂計劃中的太陽能利用;5、從單一產能建筑走向集合——分布式綠色能源園區。其次,這方面的分級關鍵技術分別是:一星級技術,包括綠色照明、公共建筑能耗監測與評比、建筑太陽能一體化應用、屋頂與立體綠化;二星級技術,包括延長建筑壽命、全面推行住宅配件化,高級別綠色建筑普及;三星級技術,包括被動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分布式能源小區。
在綠色交通方面,我們倡導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模式。TOD是一種從全局規劃的土地利用模式,為城市建設提供了一種交通建設與土地利用有機結合的新型發展模式,也是在當前國內外交通規劃、建設中得到快速發展并廣泛應用的建設模式。綠色交通方面其他的分級關鍵技術分別是:一星級技術,包括BRT與“雙零換乘”、道路及停車場綠化;二星級技術,包括直線電機新型地鐵、交通需求管理;三星級技術,包括中低速磁懸浮、PRT。
在水生態系統方面,一星級技術有:節地型的污水處理設施、分散式污水廠(適度規模、合理分布、污水處理、就地回用);二星級技術有:雨水收集系統、灰色水與黑色水分離、水系生態化改造、膜技術、LID(低沖擊開發模式);三星級技術有:非工程式洪水管理系統、節地型生態化污水處理。
在垃圾處理方面,一星級技術有:專業收集、衛生焚燒、衛生填埋;二星級技術有:嚴格分類收集并循環利用、廚余垃圾就地降解、分散循環利用;三星級技術有:分區真空管道收集,就地降解利用。
在城市綠化方面,一星級技術有:平面綠化、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地建設;二星級技術有:立體綠化、道路封閉式綠化;三星級技術有:景觀綠化、生態綠化、新型都市農莊、凱文林奇的五節點綠化景觀優化。
在城市規劃方面,我們要高度重視生態城市規劃的作用,明確定位,均衡布局,優選項目,協調時序,協同聯接。這方面一星級技術有:貫徹四線并嚴格保護歷史和自然遺產、土地混合使用;二星級技術有:地下空間綜合開發;三星級技術有:城市立體農莊設計。
總之,綠色建筑應走適應深圳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的路子,走低成本的路子。
呂銳鋒:
以綠色建筑為突破口
努力建設低碳城市
當前,面對全球變暖和國際金融危機的雙重挑戰,以及我市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保穩定的關鍵時期,發展綠色建筑,建設低碳城市,是最佳的戰略選擇。深圳將繼續高舉“打造綠色建筑之都”這面旗幟,爭當建筑領域節能減排的“排頭兵”。
近年來,發展綠色建筑已逐漸引領世界城市發展潮流。綠色建筑所體現的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成為創新建設發展模式,推進建設領域科學發展的內在動力。當前,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不可阻擋的世界性潮流。前不久在哥本哈根舉行的全球氣候變化大會期間,盡管各國在如何分擔責任上還存在分歧,但無論是政府首腦還是普通百姓,大家對于全球變暖趨勢的判斷是一致的,對于發展低碳經濟重要性的認識也是一致的。我們國家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當前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威脅就是全球暖化。近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國家先后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節約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并實行節能減排考核“一票否決”。從黨的指導思想、國家法律法規直至各種政策措施,都表明,國家對于發展低碳經濟的思路是明確的,態度是堅決的,措施也是有力的。
深圳是全國發展最快的城市,但是在資源、能源和環境方面的瓶頸性制約越來越突出、越來越緊迫。與世界先進城市相比,深圳在各個方面都存在不少差距,但最直觀、最突出的差距在于生態文明的差距。未來30年,深圳再干什么?靠什么去實現?我想深圳要繼續發揚改革開放初期那種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但肯定不能走原來那種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而必須走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與內地一些城市相比,深圳面積狹小,建筑能耗在全市能耗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要發展低碳經濟,就必須以綠色建筑為突破口,努力建設低碳生態城市。
在這方面,深圳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基礎和條件。經過近幾年的強力推進,我市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譽為全國發展綠色建筑的一面旗幟。率先提出了打造綠色建筑之都的奮斗目標,先后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筑節能條例》和《深圳市建筑廢棄物減排與綜合利用條例》,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共同簽署光明新區綠色建筑示范區的合作框架協議,被建設部和財政部列為全國首批建立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測體系的三個示范城市之一,積極申報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成為全國唯一新建建筑節能達標率達到100%的城市。深圳的產業總體上是比較生態的,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軌道交通,綠色交通體系也已現雛形。綠色建筑方面,經過幾年努力,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李榮強:
建設領域力推低碳理念
2010年,深圳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大力發展綠色建筑,由單純建筑節能向發展綠色建筑轉變,建立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管理制度,制定《深圳市綠色建筑促進辦法》,確保2010年底建成綠色建筑面積1000萬平方米的目標,確保光明新區綠色建筑初具規模,形成綠色地圖和鋼結構生態走廊。
此外,我們將推進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平臺建設,做好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能效測評、能耗動態監測系統二期建設,加強建筑用能系統的動態管理。
2010年,我們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引導作用,以示范項目為載體,全面推進《深圳市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實施方案》的實施,確保完成2010年11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目標。結合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大運場館改造、建筑立面屋頂改造和房屋抗震安全加固改造,建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項目庫,發動各區、各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相關單位,全面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
發展綠色產業,需要通過稅收優惠政策、補貼政策和信貸優惠政策等手段為綠色建筑的開發與建設構建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大對綠色建筑產業中開發商群體的激勵和引導,大力發展現代建筑產業,積極推動傳統建筑產業升級。加快太陽能、LED、鋼結構、透水磚、預拌砂漿等產業發展。全面恢復征收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大力發展散裝水泥產業。發展高端節能服務業,形成完善的綠色建筑服務體系。
目前,我們正在著手編制《深圳市建筑節能“十二五”規劃》、《深圳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十二五”專項規劃》、《光明新區綠色建筑示范區“十二五”發展規劃》和《深圳市建設科技與建筑工業化“十二五”發展規劃》,開展十五個領域的重點科研課題研究,制定十多項相關技術標準規范。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