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xicheji.com-天天日天天舔,亚洲成年av免费看,99久热这里有精品免费,亚洲经典精品,97无码超碰中文字幕,成人AV中文字幕,亚洲风情在线观看,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油氣
  • 綜合
  • 央企09年海外并購大點評:中石油表現卓著

央企09年海外并購大點評:中石油表現卓著

2010-01-29 17:13:42 法制晚報   作者: 楊錚 王進雨  

金融危機帶來了歐美國家經濟形勢的急劇變化,使行業內重組現象加劇,但對中國企業來說,此時正是走出國門,進行核心技術收購的大好時機。

普華永道日前發表的一份報告稱,中國2009年境外投資活動“史無前例”,僅2009年下半年,投資交易并購數量環比增長都在50%以上。湯森路透的數據顯示,中國2009年海外并購達433.9億美元,僅次于美、法,名列第三。

僅2009年下半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就派出了4份15億美元以上的大單:兗州煤業收購澳大利亞費利克斯礦業公司;中石化收購澳新農;中石油投資加拿大阿薩巴斯卡油砂公司資產;以及中投公司收購美國AES電力公司15%股權。而2009年上半年,中石化以89億美元收購瑞士阿達克斯公司更是創下全年海外并購之最。

2010年1月初,《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總結中國這兩年的海外并購戰績:僅2008和2009兩年,中國海外并購額便超過本世紀前8年的總和200多億美元。

報道稱,在2008年和2009年海外并購額連續攀升后,2010年中國將繼續在自然資源、制造業和金融業等領域走向世界。

找資源

中國石油全球最牛

正如《華爾街日報》所言,中國海外投資的重點是資源類資產。

2009年7月,中石油聯合英國石油公司,在伊拉克油氣田競標中脫穎而出,成功拿下該國最大的魯邁拉油田開發項目,中石油也成為30多年來第一批進入伊拉克石油技術服務市場的外國公司。這張百億美元大單,令中國得以分享該油田177億桶的石油蘊藏量。

中石化也不甘落后,8月,中石化成功收購瑞士阿達克斯石油公司,獲得了該公司在北非和伊拉克的油田開發權益。2009年底,中石油在伊拉克梅開二度,在該國第二輪油氣田競標中,再次贏得一處巨型油田的開發權。

在中東地區之外,中國企業“找油”的足跡也隨處可見。2009年8月,中石油以33億美元全額收購了哈薩克斯坦一家油氣公司。在南美,中石油和中海油聯合出資,競購阿根廷YPF公司。在北非,中石油則有意出資50億美元買下殼牌石油公司在尼日利亞的油田。

在石油行業之外,2009年中國企業在礦產資源,尤其是鐵礦石來源上的投入也令人驚訝。盡管年初遭遇了并購力拓的失敗,但這并沒有阻止中國企業在礦產資源上的大手筆投資。

3月,華菱鋼鐵以5600萬美元入股澳大利亞第三大礦業巨頭FMG;10月,寶鋼集團向英美資源集團提出,以10億英鎊入股該公司在巴西的一處礦場;同月,寶鋼還發動了另一宗收購,目標是一家澳洲礦商,金額高達2.8億澳元。

獲突破

中航“拿下”FACC

2009年年底,中國海外投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中航國際下屬的西飛公司成功并購奧地利飛機配件制造商FACC公司,這是中國航空工業首次海外并購,更是亞洲航空制造業首次并購歐美航空制造商。此舉標志著,中國的海外投資已經不限于大宗商品等傳統領域,而是向高科技產業邁進。

FACC公司是空客A380一級零件供應商,波音787二級零件供應商;為多家飛機制造商提供飛機零部件,在國際市場上口碑頗佳。

而該公司掌握的先進的復合材料制造技術,不僅對中國大飛機項目意義重大,還意味著中國的大飛機制造業已經不再是在上海簡單地為麥道80客機造尾翼,或者把歐洲的零件運到天津組裝幾架空中客車——中國已經進入了航空制造業的核心領域。
 

中海油闖進美后院

另一項突破性的成就則是中海油成功突入美國市場。11月,中海油從挪威國家石油公司購入其所持的美國墨西哥灣4個勘探區塊權益,這是中國石油公司首次在被稱為“美國的后院”的墨西哥灣擁有油氣資產。

《華爾街日報》當時的報道稱,此次進軍墨西哥灣被認為是中國石油公司的重要突破,中海油終于一只腳踏進了美國,并宣告了中國油企無法入美日子的正式結束。

而在2005年,中海油就曾試圖收購美國尤尼科石油公司,但美國方面以能源安全為由在政治上的強烈反對,使中海油被貼上了美國能源安全威脅的標簽,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這次美國人再也擋不住中國的步伐。”《華爾街日報》說,自2005年以來,整個世界已經越來越能接受中國企業——甚至是中國國有企業——在海外進行收購的想法了。

大手筆

騰中重工吞下悍馬

如果說2009年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有什么年度特色的話,那就是在汽車行業上的幾個大手筆。因為2009年是中國汽車市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的一年。

2009年初,美國兩大汽車巨頭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先后申請破產保護,另一巨頭福特公司也危在旦夕,急于保命的巨頭們紛紛選擇出售旗下品牌以減負套現,不過巨頭們可能沒想到的是,素為他們所輕視的中國車企竟然遍布幾乎所有的出售計劃。

首先爆出的是吉利控股競購福特旗下沃爾沃汽車的消息,接著通用在歐洲的歐寶和薩博身后已出現了中國買家的身影,最令人驚訝的則是名不見經傳的四川騰中重工拿下大名鼎鼎的悍馬。

業內銳評

中資收購是“單相思”

美國《商業周刊》4月刊登了一篇文章,稱鑒于中國車企目前的能力,中國車企想并購美國汽車品牌是在“單相思”。

文章以四川汽車購悍馬為例說,四川汽車只擁有1.5億美元的資產,想一口吞下悍馬根本不可能。文章總結稱,中國車企是想通過資金換取西方的知識和技術,這種聯姻對于中國車企來說,可謂是一廂情愿。

除了傳統的自大觀念作祟,一些人對中國崛起的莫名恐懼也是一大阻礙。2009年3月,美國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公司收購國內匯源果汁被有關部門叫停后,國際上更是掀起一股抵制中資收購的歪風。2009年6月,由于澳方出爾反爾,中鋁195億美元入股澳大利亞力拓集團的交易失敗。

別急著出去當老板

對于中國企業對海外制造業的并購活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教授馮鵬程的態度也有所保留。

馮鵬程說,中國制造業品牌實力不強,在國外營銷的影響力不夠;而要把設備全拆回國,又要擔心當地政府、工會等的反對。上汽并購韓國雙龍汽車就是一例。

在金融行業,馮鵬程認為中國企業也需要小心為上,最好采取“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姿態,購入少數股份,而不尋求控股。他說,中國的金融業同西方相比還只是小學生,與其自己控股當老板,不如買入少量股份,派人當董事,一方面學習西方的先進經驗,另一方面也能分得紅利,待將來羽翼豐滿了再出手也不遲。

另一方面,老外們對來投資的中國人也并不是無條件的熱情。對于習慣了在中國投資當老板的西方人來說,看到中國人坐在辦公桌后面給自己當老板并不是一件很舒服的事。

“走出去”勢不可擋

無論如何,經濟實力的此消彼長,注定了中國要走出去,目標就是西方把持的資產、技術和資源。

其實,許多老外也看到了這一點,并且歡迎中國的投資。2009年3月,德國聯邦合并與并購聯合會主席凱·魯克就曾表示,歡迎更多的外來資金到德國投資。

他說,他期待能夠獲得十億甚至數十億美元的外來資金,其中中國投資者已經有了在今后6個月并購5家德國企業的意向。而一些外資保險公司甚至把中資企業海外并購本身當成了一塊大市場。美國一家財產保險公司就在中國針對并購交易中的風險,推出了“并購保證補償保險”。

讓我們回到那個所謂“一廂情愿”的悍馬收購案,最新的進展是這樣的:通用總裁在1月中旬底特律車展上表示,悍馬的交易現在就等中國有關部門的批準,而他并不知道中國方面什么時候會放行。

這回,“情愿的”美國人要等著看中國的臉色了。

2009年海外并購一覽

  7月3日 中投收購加拿大泰克資源17.2%的股份

  12月3日 中航工業西飛公司收購奧地利飛機零件制造商FACC公司

  6月30日 中石油、英國石油公司聯手競得伊拉克魯邁拉油田合同

  6月24日 中石化收購瑞士阿達克斯石油公司

  5月24日 中石油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45.5%股份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美國 后院 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