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xicheji.com-天天日天天舔,亚洲成年av免费看,99久热这里有精品免费,亚洲经典精品,97无码超碰中文字幕,成人AV中文字幕,亚洲风情在线观看,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油氣
  • 綜合
  • 能源出口渠道危機:俄羅斯無奈的買路錢

能源出口渠道危機:俄羅斯無奈的買路錢

2010-02-04 16:37:09 路透社

隨著俄羅斯與兩個鄰國矛盾的頻繁爆發,俄羅斯對華能源出口的策略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劫道的”又來了

2010年到來的前幾天,芬蘭、捷克、保加利亞、奧地利等歐洲中東部國家的人們開始忙碌起來。不是忙著置辦年貨,而是趕快往家里扛幾罐液化天然氣。幾年前因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能源價格糾紛,導致幾個歐洲國家天然氣供應中斷。當時無法做飯取暖的慘狀仍然歷歷在目,人們可不愿重蹈覆轍。

  俄羅斯是世界上石油與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對歐盟的能源出口是其獲取外匯的主要手段。然而,要把這些能源運輸到歐盟國家,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卻是必經之路。每到年底續簽新合同時,俄羅斯總要跟這兩個鄰國就能源運輸的“過路費”問題吵上一架,搞得管道另一端的歐盟國家膽戰心驚。

  2010年也不例外,直到2009年結束的倒數第三天,俄羅斯才險險地與烏克蘭達成2010年度費用協議,但卻沒來得及搞定白俄羅斯。1月3日,西方媒體廣泛報道,因無法達成新協議,俄羅斯已經暫停向白俄羅斯供應石油。雖然雙方隨后辟謠說,有關新協議的談判還在進行,石油供應并未中斷,但國際油價還是應聲而漲。1月4日,在2010年的第一個交易日,紐約2月原油期貨價格跳空高開,至北京時間22點已上漲2.53%,達到81.40美元/桶。這也是一個半月來油價首次重回80美元大關。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資源的價格不由出口國和進口國決定,反倒由運輸管道途經的國家決定。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錢!當人們責怪攔路搶劫的“強盜”時,也不得不承認,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俄羅斯人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多年來,俄羅斯一向把能源出口作為外交上的有力籌碼。對友邦給與價格上的優惠,對懷有異心的國家則狠宰一刀。這種帶有明顯偏向的能源政策雖然幫助俄羅斯有效地制衡了周邊國家,卻也成了后者挑起爭端的理由,“攔路搶劫“蔚然成風。

  白俄羅斯:習慣廉價難“斷奶”

  作為俄羅斯的緊密同盟者,白俄羅斯在能源價格上獲得了難以置信的優惠。2006年,俄羅斯賣給白俄的天然氣價格為46美元/千立方米,而同一時期賣給德國的價格則是290美元/千立方米。后者是前者的6倍多!在石油方面,俄羅斯一直給予出口到白俄的石油免關稅政策,此舉導致大批煉油巨頭跑到白俄設廠,并且助長了白俄倒賣俄羅斯廉價石油的行為,每年都要給俄羅斯的石油出口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俄羅斯越來越不愿承受這種優惠的高昂代價。2006年,俄羅斯宣布將在2007年提高對白俄的能源出口價格,白俄羅斯表示,如果俄方堅持提價,那么白俄方面將給俄羅斯輸送歐盟的過境石油加收45美元/噸的“過路費”。俄羅斯人斷然拒絕,斥責這一要求“嚴重違反了國際慣例”,談判就此破裂。

  2007年1月1日,俄羅斯停止向白俄羅斯供應天然氣。作為反抗,白俄羅斯人想出了一個令世人瞠目結舌的絕招:用虹吸管偷取過境的俄羅斯石油。根據俄方的報道,短短兩天之內,79900公噸本應輸送到歐盟的石油流進了白俄羅斯的油庫。

  2007年1月8日,為了避免進一步損失,俄羅斯關閉了通向白俄羅斯的輸油管道。歐盟國家急了,雖然有90天的戰略儲備石油可供使用,但這種涉及能源安全的重大問題可不是鬧著玩的。歐盟委員會要求俄羅斯立刻給出“緊急而詳細”的解釋,歐洲各國紛紛表示“強烈譴責”。波蘭政府官員說:“前蘇聯國家之間的爭端,表明來自這些國家的能源供應是不可靠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則對兩國的溝通能力提出了質疑:“在沒有磋商之前就先付諸行動,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2007年的爭端最終以雙方各自讓步告終,然而新協議達成僅僅兩年,俄羅斯方面又不干了。這一次的焦點是石油關稅問題,俄羅斯提出,從2010年開始,白俄羅斯本國需求范圍內的500萬噸石油可繼續享受免稅,超出的部分則需按國際標準交稅。白俄羅斯當然不會乖乖就范,截至2010年1月17日,雙方仍然未能達成協議,談判已經中斷,看來歐盟國家還要繼續擔驚受怕一段時間了。

  烏克蘭:能源戰導致政府下臺

  如果說俄-白能源爭端主要圍繞價格問題,還在國際貿易的范疇之內,那么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天然氣之爭則蒙上了更多地緣政治的陰影。2004年烏克蘭發生“橙色革命”,親美國的尤先科政府上臺。俄羅斯隨即在能源方面對其進行報復。俄供應歐盟的天然氣有80%需要經過烏克蘭領土,而烏克蘭本國使用的天然氣有約30%從俄進口。兩國在天然氣資源上彼此依賴又彼此制衡,上演了多場轟轟烈烈的鬧劇。

  2005年,俄羅斯宣布將在下一年的新合同中,將輸送給烏克蘭的天然氣價格提高四倍至230美元/千立方米。很快俄國人就發現,他們儲存在烏克蘭境內的78億立方米天然氣不翼而飛了,烏克蘭方面表示,可能是技術原因導致這些氣體的“消失”。隨后,俄烏兩國舉行了曠日持久的談判,終究未能就天然氣價格達成一致。2006年1月1日,俄羅斯停止向烏克蘭供氣,后者立刻切斷了境內通往歐盟的天然氣管道。此事導致歐盟部分地區“斷氣”4天,國際輿論大嘩。

  2006年1月4日,俄烏終于簽署了新協議,雙方互有讓步。然而,烏克蘭議會卻以“讓步太大”為名投票解散了葉哈努羅夫總理領導的政府。能源之爭最終導致一屆政府倒臺,其背后牽扯的各方利益斗爭之復雜,已經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

  然而,這個在動蕩中誕生的協議卻存在很多模棱兩可之處。2007、2008和2009年,俄烏兩國每年都要為此爭吵,俄羅斯多次以停止供應相威脅。而烏方自有對策:2009年初,不少歐盟國家發現自己的天然氣供應出現了莫名其妙的“故障”,氣壓變小、供應不足的現象時有發生。其中以保加利亞、摩爾多瓦和斯洛伐克三國的情況最為嚴重,甚至連取暖都成了問題。有人指責烏克蘭非法盜取歐盟管道中的天然氣,而烏克蘭方面的解釋仍然是“這是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的技術原因”。

  2009年12月29日,在經歷了一年的爭吵之后,俄烏兩國終于就2010年的油氣價格和過境費問題達成協議。歐盟國家暫時松了一口氣,然而這種和平又能持續多久呢?現在烏克蘭的美女總理季莫申科正是靠天然氣貿易起家,深諳其中的潛規則。可以料想,在今后的一段日子里,俄烏兩國的能源爭端仍舊難以避免。

  中國:俄羅斯的新選擇

  俄羅斯和兩個鄰國每年來這么一下,歐盟國家實在受不了了,于是提出了“能源進口多元化”策略,決心開辟俄羅斯之外的石油和天然氣來源。2008年5月,幾個歐盟國家和阿塞拜疆等能源出口國舉行了“國際能源安全峰會”,決定建設一條“敖德薩-布羅德-普羅茨克-格但斯克”管道,以便繞過俄羅斯向歐盟輸送里海的石油。但很快有人指出,這個計劃只是用來嚇唬俄羅斯而已。因為如果沒有俄羅斯及其盟國參與,單憑阿塞拜疆等國有限的石油資源,根本達不到該管道的設計運送能力,也無法滿足歐盟的全部需要。

  而俄羅斯方面也相應地提出“能源出口多元化”策略,以便繞開兩個討厭的鄰居,辦法之一就是在波羅的海鋪設直接通往德國的海底管道。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另一個選擇:賣給中國。

  就在幾年前,中俄兩國的能源合作還處在停滯不前的尷尬階段。2004年俄羅斯人放棄籌備11年之久的安大線,選擇遠離中國的泰納線作為遠東石油出口的主要通路。輸送中國的阿爾泰天然氣管道項目也遲遲沒有下文,讓人不禁懷疑俄羅斯與中國在能源方面開展合作的誠意。

  然而隨著俄羅斯與兩個鄰國矛盾的頻繁爆發,俄羅斯對華能源出口的策略出現了明顯的變化。2008年10月,中俄雙方簽署了有關建設“斯科沃羅季諾至中國邊境石油管道”的協議。該管道將成為泰納線的一條支線,從斯科沃羅季諾鋪至中國大慶,可謂是彌補了4年前安大線的遺憾。

  2009年10月普京訪華期間,塵封三年的中俄天然氣合作項目終于有了突破性進展,俄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石油簽署了一份框架性供氣協議。同時中俄能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將收購俄羅斯松塔兒石油天然氣公司51%的股權。這是第一次有外國投資公司控股俄羅斯的天然氣田。

  2009年12月28日,泰納線一期工程正式啟用。隨著普京親自按下鼠標,一艘裝滿石油的貨輪駛離俄羅斯科濟米諾港,踏上了駛往中國香港的旅程,俄羅斯正式叩開了亞洲石油進口的大門。一邊是障礙重重、每年需要交“買路錢”的歐洲通路,一邊是欣欣向榮、和平安定的中國和亞洲,或許俄羅斯人已經作出新的選擇。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