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昨日在出席全國政協提案辦理協商會時透露,由該委及工信部、財政部等多部門起草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代擬稿力爭6月前遞交國務院,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最快將在9月提出,內容將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所涵蓋的領域、總體思路、政策支持及財政投入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決定國家的未來,必須抓住機遇,明確重點,有所作為。
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國際金融危機都會帶來一場科技革命。在當前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改變傳統粗放式發展的問題越發突出。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高端制造業、新能源汽車、“三網”融合、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逐漸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部際小組:起草“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據張曉強介紹,今年1月中旬,溫家寶總理在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向國務院呈報的《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有關意見》的報告中批示:要抓緊起草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和規劃政策,報國務院批。
為此,今年2月初,國家發改委會同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部門召開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思路研究工作啟動暨協調小組第一次會議,并在會上成立了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部際小組(以下簡稱“部際小組”),該小組由多個部委組成。其中,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任組長。
此外,會議還決定成立由張曉強任組長的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思路研究文件起草組,負責研究起草《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從2月到4月,部際小組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包括區域調研、重點行業調研和政策問題專題調研的系列調研活動。“兩會”前,張曉強曾與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多部委相關負責人和專家前往湖南、湖北兩省調研考察新興產業發展情況。“兩會”結束后,部際小組還將赴遼寧、內蒙古、華東沿海等地調研。
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名單,張曉強表示目前尚未確定,發改委將在“兩會”后對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信息產業、民用航空、海洋工程等領域進行專題研究,以便明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發展空間巨大
當前,應對氣候、環境變化和能源資源安全已是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發達國家紛紛把發展低碳經濟和新能源等新興戰略性產業作為推動經濟增長新的突破口。
新材料產業發展對中國成為世界制造強國至關重要。目前,中國許多基礎原材料以及工業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裝備嚴重依賴于進口,關鍵技術受制于人。
全國政協委員黃代放表示,我國目前單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在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發展空間巨大。與此同時,我國正面臨著歷史上最為突出的生態環境挑戰。
“近年來,由于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伴隨著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保證國家能源供給和減少碳排放量,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形象的重要問題。” 黃代放說。
生物醫藥:步入快速發展時期
健康科技、生物醫藥事關民生大計。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加快這個領域創新和發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2008年,我國生物醫藥實現產值8666億元,同比增長25.23%。科技部有關人士表示,作為生物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我國將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未來10余年,一批基因治療方案、藥物將進入應用階段。
中國生物藥研發與產業化能力也將大幅度提高,形成化學藥、中藥、生物藥三足鼎立的藥物新格局。我國將針對癌癥、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等重大疾病,取得200個生物新藥證書,開發近200種生物藥,近400種生物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生物制藥已經成為新興產業。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