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人士周二表示,對于未來價格上漲的擔憂阻礙了中國首個排放市場的碳交易活動。自上月設立以來,未來需求方面的不確定性凍結了市場流動性。
深圳碳排放交易計劃于6月18日啟動,作為中國七省市碳排放交易試點之一,其碳排放限額覆蓋635家企業。預計在2010年代末,中國方能形成統一的碳排放市場。
不過盡管深圳碳排放交易所初期交易的成交價為30元人民幣,買方報價在35元人民幣左右,但迄今還沒有交易達成,因為沒有企業原意出售配額。
Goreco2交易員YangQifeng說:“企業對出售配額變現的意愿不高。”
他指出,交易商們擔心,如果市況證明排放配額短缺,那么明年價格或將上漲,由此決定暫時保留配額。
若企業的單位碳排放強度低于預估,將獲得配額盈余,可在市場出售,但超出預估的企業可能被迫在市場買進配額。
“企業并不知道自己是應該賣或買,他們也不知道應該在什么水位入市,”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副總裁葛興安指出。
一些觀察人士表示,預期上路的第一年期間,流動性都將偏低。
由于這個計劃只準許現貨交易,也就是企業無法透過遠期或期貨市場對沖風險,使得深圳的排碳企業面臨更加棘手狀況。
這可能會導致多數交易集中在年度合規日期之前的有限時間內,據葛興安表示,合規日期大概會在6月底。
他周二在北京的一場會議上表示,由于排碳配額的會計及課稅最終規定尚未制定,進一步打擊了市場流動性。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